国语精品91自产拍在线观看二区_色偷偷五月天_天天射夜夜爽_99久久免费国产特黄_1717国产精品久久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

時間:2024-07-07 11:52:37 心理學 我要投稿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集合15篇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1

  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有一天訪問一名小朋友,問他說:"你長大以后想要做一個什么樣的人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當飛機的駕駛員!"林克萊特接著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么辦?"小朋友想了想:"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后我掛上我的降落傘跳出去。"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集合15篇

  當在場的觀眾笑得東倒西歪時,林克萊特繼續(xù)注視著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聰明的家伙。沒想到,接著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這才使得林克萊特發(fā)覺這孩子的悲憫之心遠非筆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萊特問他說:為什么你要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了這個孩子真摯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聽話只聽一半,不要把自己的意思強加到別人說的`話上。我們要學會聆聽,用心聽,虛心聽。你聽到別人說話時,你真的聽懂他說的意思嗎?如果不懂,就請聽別人說完吧,這就是聽的藝術。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2

  有兄弟二人,年齡不過四、五歲,由于臥室的窗戶整天都是密閉著,他們認為屋內太陰暗,看見外面燦爛的陽光,覺得十分羨慕。兄弟倆就商量說:“我們可以一起把外面的陽光掃一點進來!庇谑,兄弟兩人拿著掃帚和畚箕,到陽臺上去掃陽光。等到他們把畚箕搬到房間里的時候,里面的陽光就沒有了。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掃了許多次,屋內還是一點陽光都沒有。正在廚房忙碌的媽媽看見他們奇怪的舉動,問道:“你們在做什么?”他們回答說:“房間太暗了,我們要掃點陽光進來!眿寢屝Φ溃骸爸灰汛皯舸蜷_,陽光自然會進來,何必去掃呢?”

  啟示:把封閉的'心門敞開,成功的陽光就能驅散失敗的陰暗。我們可以改變自己,來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3

  擅于傾聽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蒙古的部落使者到中國來,進貢了三個一模一樣的金人,金壁輝煌,把皇帝高興壞了。可是這部落大使不厚道,同時出一道題目給皇帝:這三個金人哪個最有價值?

  皇帝想了許多的辦法,請來全國最好的珠寶匠檢查那個金色小人,稱重量,看做工,所有測量辦法的結果都是一模一樣的。怎么辦?使者還等著回去匯報呢。泱泱大國,不會連這個小事都不懂吧?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說他有辦法;实蹖⑹拐哒埖酱蟮睿铣夹赜谐勺愕啬弥静莘謩e插入三個金的耳朵眼…… 插入第一個金人的耳朵里,這稻草從另一邊耳朵出來了。第二個金人的稻草從嘴巴里直接掉出來,而第三個金人,稻草進去后掉進了肚子,什么響動也沒有。老臣說:第三個金人最有價值!使者默默無語,答案正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最有價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說的人的人。老天給我們兩只耳朵一個嘴巴,本來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說的。善于傾聽,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質。

  別盯著杯子

  一次,我們幾位同學去拜訪大學時的老師。老師問我們生活得怎么樣。一句話勾出了大家的滿腹牢騷,大家紛紛訴說著生活的不如意:工作壓力大呀,生活煩惱多呀,做生意的商戰(zhàn)不順呀,當官的仕途受阻呀……一時間,大家仿佛都成了上帝的棄兒。老師笑而不語,從房間里拿出許許多多的杯子,擺在茶幾上。這些杯子各式各樣,有瓷器的,有玻璃的,有塑料的,有的杯子看起來高貴典雅,有的杯子看起來簡陋低廉……老師說:“都是我的學生,我就不把你們當客人看待了。你們要是渴了,自己倒水喝吧!

  我們說得已經口干舌燥了,便紛紛拿了自己中意的杯子倒水喝。等我們手里都端了一杯水時,老師講話了,他指著茶幾上剩下的杯子說:“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你們挑選去的杯子都是最好看最別致的杯子,而像這些塑料杯就沒有人選中它。”我們并不覺得奇怪,誰都希望手里拿著的是一只好看的杯子。

  老師說:“這就是你們煩惱的根源。大家需要的是水,而不是杯子,但我們有意無意地會去選用好的杯子。這就如我們的生活——如果生活是水的話,那么,工作、金錢、地位這些東西就是杯子,它們只是我們用來盛起生活之水的工具。杯子的好壞,并不能影響水的質量,如果將心思花在杯子上,你哪有心

  情去品嘗水的.苦甜,這不是自尋煩惱嗎?

  表演大師

  有一位表演大師上場前,他的弟子告訴他鞋帶松了。大師點頭致謝,蹲下來仔細系好。等到弟子轉身后,又蹲下來將鞋帶解松。有個旁觀者看到了這一切,不解地問:

  “大師,您為什么又要將鞋帶解松呢?”大師回答道:“因為我飾演的是一位勞累的旅者,長途跋涉讓他的鞋事松開,可以通過這個細節(jié)表現(xiàn)他的勞累憔悴.”

  “那你為什么不直接告訴你的弟子呢?”

  “他能細心地發(fā)現(xiàn)我的鞋帶松了,并且熱心地告訴我,我一定要保護他這種熱情的積極性,及時地給他鼓勵,至于為什么要將鞋帶解開,將來會有更多的機會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說啊。”

  人一個時間只能做一件事,懂抓重點,才是真正的人才。

  心態(tài)

  父子二人看到一輛十分豪華的進口轎車。兒子不屑地對他的父親說:“坐這種車的人,肚子里一定沒有學問!”父親則輕描淡寫地回答:“說這種話的人,口袋里一定沒有錢!

  你對事情的看法,是不是也反映出你內心真正的態(tài)度?

  情況不同

  一只小豬、一只綿羊和一頭乳牛,被關在同一個畜欄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豬,小豬大聲號叫,猛烈地抗拒。

  綿羊和乳牛討厭小豬的號叫,便說:“他常常捉我們,我們并不大呼小叫!

  小豬聽了回答道:“捉你們和捉我完全是兩回事,他捉你們,只是要你們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卻是要我的命!”

  立場不同、所處環(huán)境不同的人,很難了解對方的感受;因此對別人的失意、挫折、傷痛,不宜幸災樂禍,而應要有關懷、了解的心情。

  神跡

  法國一個偏僻的小鎮(zhèn),據傳有一個特別靈驗的水泉,常會出現(xiàn)神跡,可以醫(yī)治各種疾病。

  有一天,一個拄著拐杖,少了一條腿的退伍軍人,一跛一跛的走過鎮(zhèn)上的馬路,旁邊的鎮(zhèn)民帶著同情的回吻說:“可憐的家伙,難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條腿嗎?”

  這一句話被退伍的軍人聽到了,他轉過身對他們說:“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條新的腿,而是要祈求幫助我,叫我沒有一條腿后,也知道如何過日子!

  學習為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納失去的事實,不管人生的得與失,總是要讓自己的生命充滿了亮麗與光彩,不再為過去掉淚,努力的活出自己的生命。

  用人之道

  去過廟的人都知道,一進廟門,首先是彌陀佛,笑臉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但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們并不在同一個廟里,而是分別掌管不同的廟。彌樂佛熱情快樂,所以來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丟三拉四,沒有好好的管理賬務,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韋陀雖然管賬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陰著個臉,太過嚴肅,搞得人越來越少,最后香火斷絕。

  佛祖在查香火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這個問題,就將他們倆放在同一個廟里,由彌樂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韋陀鐵面無私,錙珠必較,則讓他負責財務,嚴格把關。在兩人的分工合作中,廟里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其實在用人大師的眼里,沒有廢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貴寶劍,摘花飛葉即可傷人,關鍵看如何運用。

  習得性無助效應

  習得性無助效應最早有奧弗米爾和西里格曼發(fā)現(xiàn),后來在動物和人類研究中被廣泛探討。簡單地說,很多實驗表明,經過訓練,狗可以越過屏障或從事其他的行為來逃避實驗者加于它的電擊。但是,如果狗以前受到不可預期(不知道什么時候到來)且不可控制的電擊(如電擊的中斷與否不依賴于狗的行為),當狗后來有機會逃離電擊時,他們也變得無力逃離。而且,狗還表現(xiàn)出其他方面的缺陷,如感到沮喪和壓抑,主動性降低等等。

  狗之所以表現(xiàn)出這種狀況,是由于在實驗的早期學到了一種無助感。也就是說,它們認識到自己無論做什么都不能控制電擊的終止。在每次實驗中,電擊終止都是在實驗者掌控之下的,而狗會認識到自己沒有能力改變這種外界的控制,從而學到了一種無助感。

  人如果產生了習得性無助,就成為了一種深深的絕望和悲哀。因此,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應把自己的眼光在開闊一點,看到事件背后的真正的決定因素,不要使我們自己陷入絕望。

  證人的記憶

  證人,在我們的認識里,通常都是提供一些客觀的證據的人,就是把自己親眼看到、親耳聽到的東西如實地講出來的人。然而,心理學研究證明,很多證人提供的證詞都不太準確,或者說是具有個人傾向性,帶著個人的觀點和意識。

  證人對他們的證詞的信心并不能決定他們證詞的準確性,這一研究結果令人感到驚訝。心理學家珀費可特和豪林斯決定對這一結論進行更深入的研究。為了考察證人的證詞是否有特別的東西,他們將證人的記憶與對一般知識的記憶進行了比較。

  他們讓被試看一個簡短的錄象,是關于一個女孩被綁架的案件。第二天,讓被試回答一些有關錄象里內容的問題,并要求他們說出對自己回答的信心程度,然后做再認記憶測驗。接下來,使用同樣的方法,內容是從百科全書和通俗讀物中選出的一般知識問題。

  和以前發(fā)生的一樣,珀費可特和豪林斯也發(fā)現(xiàn),在證人回憶的精確性上,那些對自己的回答信心十足的人實際上并不比那些沒信心的人更高明,但對于一般知識來說,情況就不是這樣,信心高的人回憶成績比信心不足的人好得多。

  人們對于自己在一般知識上的優(yōu)勢與弱勢有自知之明。因此,傾向于修改他們對于信心量表的測驗結果。一般知識是一個數(shù)據庫,在個體之間是共享的,它有公認的正確答案,被試可以自己去衡量。例如,人們會知道自己在體育問題上是否比別人更好或更差一點。但是,目擊的事件不受這種自知之明的影響。例如,從總體上講,他們不大可能知道自己比別人在記憶事件中的參與者頭發(fā)顏色方面更好或更差。

  羅森塔爾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等人于1968年做過一個著名實驗。他們到一所小學,在一至六年級各選三個班的兒童進行煞有介事的“預測未來發(fā)展的測驗”,然后實驗者將認為有“優(yōu)異發(fā)展可能”的學生名單通知教師。其實,這個名單并不是根據測驗結果確定的,而是隨機抽取的。它是以“權威性的謊言”暗示教師,從而調動了教師對名單上的學生的某種期待心理。8個月后,再次智能測驗的結果發(fā)現(xiàn),名單上的學生的成績普遍提高,教師也給了他們良好的品行評語。這個實驗取得了奇跡般的效果,人們把這種通過教師對學生心理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使學生取得教師所期望的進步的現(xiàn)象,稱為“羅森塔爾效應”,習慣上也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皮格馬利翁是古希臘神話中塞浦路斯國王,他對一尊少女塑像產生愛慕之情,他的熱望最終使這尊雕像變?yōu)橐粋真人,兩人相愛結合)。

  教育實踐也表明:如果教師喜愛某些學生,對他們會抱有較高期望,經過一段時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懷、愛護和鼓勵;常常以積極態(tài)度對待老師、對待學習以及對待自己的行為,學生更加自尊、自信、自愛、自強,誘發(fā)出一種積極向上的激情,這些學生常常會取得老師所期望的進步。相反,那些受到老師忽視、歧視的學生,久而久之會從教師的言談、舉止、表情中感受到教師的“偏心”,也會以消極的態(tài)度對待老師、對待自己的學習,不理會或拒絕聽從老師的要求;這些學生常常會一天天變壞,最后淪為社會的不良分子。盡管有些例外,但大趨勢卻是如此,同時這也給教師敲響了警鐘。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4

  心理學上的一種實驗者效應。20世紀20-30年代,美國研究人員在芝加哥西方電力公司霍桑工廠進行的工作條件、社會因素和生產效益關系實驗中發(fā)現(xiàn)了實驗者效應,稱霍桑效應。

  實驗的第一階段是從1924年11月開始的工作條件和生產效益的關系,設為實驗組和控制組。結果不管增加或控制照明度,實驗組產量都上升,而且照明度不變的控制組產量也增加。另外,有試驗了工資報酬、工間休息時間、每日工作長度和每周工作天數(shù)等因素,也看不出這些工作條件對生產效益有何直接影響。第二階段的試驗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梅奧領導的,著重研究社會因素與生產效率的關系,結果發(fā)現(xiàn)生產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被實驗者在精神方面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參加試驗的工人被置于專門的實驗室并由研究人員領導,其社會狀況發(fā)生了變化,受到各方面的關注,從而形成了參與試驗的感覺,覺得自己是公司中重要的一部分,從而使工人從社會角度方面被激勵,促進產量上升。

  這個效應告訴我們,當同學或自己受到公眾的關注或注視時,學習和交往的效率就會大大增加。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學會與他人友好相處,明白什么樣的行為才是同學和老師所接受和贊賞的,我們只有在生活和學習中不斷地增加自己的良好行為,才可能受到更多人的關注和贊賞,也才可能讓我們的學習不斷進步,充滿自信!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5

  搜索落點

  雪地行軍是樁危險的事,它極易使人患上雪盲癥以至迷失行進的方向。但人們感到奇怪,若僅僅是因為雪的反光太刺眼,為什么戴上墨鏡之后,雪盲癥仍不可避免呢?

  最近美國陸軍的研究部門得出結論:導致雪盲癥的并非雪地的刺眼反光,而是它的空無一物?茖W家說:人的眼睛其實總在不知疲倦地探索世界,從一個落點到另一個落點。要是連續(xù)搜索而找不到任何一個落點,它就會因緊張而失明。美國陸軍對付雪盲癥的辦法是,派先遣部隊搖落常青灌木上的雪。這樣,一望無垠的白雪中便出現(xiàn)了一叢叢、一簇簇的綠色景物,搜索的目光便有了落點。

  感悟:

  所有的眼睛都在搜索世界,搜索世界的眼睛不怕光怪陸離,卻怕空空一片。一個人如果搜索不到友誼的落點,他很可能對所有人充滿敵意;如果搜索不到真誠的落點,他很可能會懷疑整個世界。

  目標,是個人行為的意圖。如果沒有目標,那么行動的'結果只能是無聊、空虛,找不到生命的落點,就會患上人生前進的雪盲癥,F(xiàn)實中,人生沒有志向,往往 無所事事,無所事事自然找不到人之為人的社會意義和個人價值,最終結果是,極端的人選擇自殺,一般的人怯懦的活下來,但卻成為了會呼吸的僵尸。人在職場, 要提早設計好自己的職業(yè)目標,不應稀里糊涂,隨波逐流。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6

  兩人各削去一半自己的個性和缺點,然后湊合在一起才完整。如果沒有相互的忍讓和包容,最終兩個人很難成為一體。

  32、這樣的心理調節(jié)你做的到嗎?

  ①把看不順的人看順;②把看不起的人看起;③把不想做的事做好;④把想不通的事想通;⑤把快罵出的話收回;⑥把咽不下氣的咽下;⑦把想放縱的心收住。其實你不需每時每刻這樣做,但這樣多做幾回,你就會:①情商高了;②職位升了;③工資漲了;④朋友多了。

  33、七種夢境可能預示疾病

  ①夢到有人敲打你的`頭:與腦部神經系統(tǒng)有關;②夢中聽到怪響:與聽覺中樞有關;③夢到氣管被卡住窒息:與呼吸系統(tǒng)有關;④夢中被追逐:與心臟供血有關;⑤夢中走路不穩(wěn):與心絞痛有關;⑥夢到從高處墜落:與心臟病有關;⑦夢到水的場景:與肝膽腎臟有關。

  34、貝勃規(guī)律

  原本1塊的報紙變成了10元一份,你定會感到無法接受;相比較而言,原本5000元的電腦漲了50元,你一定不會有這么大的反應。貝勃規(guī)律表明,當人經歷強烈的刺激后,之后施予的刺激對他來說也就變得微不足道了。

  35、其實人生只有900個月!

  事實上,你可以畫一個30×30的表格,一張A4紙就夠了。每過一個月,就在一個格子里打鉤。你全部的人生就在這張紙上。你會因此有一個清晰的概念:你的人生將是如何度過的?

  36、胡鬧有時候是一種依賴

  心理學上說,人們大多數(shù)只對有安全度的人發(fā)脾氣因為在那個安全度之內。你潛意識知道對方不會離開你。胡鬧有時候是一種依賴。

  37、戀人矛盾應對策略

 、俨灰彩路殖鰧﹀e,先換位思考,體察對方的潛在動機,相互理解。

 、谄綍r保持適當?shù)男睦砭嚯x,靠得太近會審美疲勞。

 、蹌e習慣相互抱怨并形成消極定式,嘗試在嬉笑打鬧中解決問題。

  ④寬容為上。我們都不是圣人,沒必要為對方的一點行為舉止過分挑剔。

 、葑鹬貙Ψ,給對方愛你的理由。

  38、一流女人的八大特征

 、儆写笈怂刭|,有小女人情懷;②大事清楚,小事糊涂;③自強自立;④能溫柔似水,也能堅強如鋼;⑤喜歡孩子;⑥上得廳堂,入得廚房;⑦愛美,會美;⑧擁有浪漫情懷。

  39、男生和女生分別有6種基本的愛情需求

  男生需要的愛的形式:信任、接受、感激、贊美、認可、鼓勵;

  女生需要的愛的形式:關心、理解、尊重、忠誠、體貼,安慰。

  40、男女心理

  如果某個男人主動替你拎包,把你放在道路的里邊走,主動為你拉椅子,不要因此而感激涕零。這只能說明他之前有無數(shù)個女朋友教過他這一點。而能讓他記住的女人,永遠是改變了他的那個女人,而不是你。所以,越是細節(jié)完美的男人,對女人而言越是挑戰(zhàn)。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7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蒙古的部落使者到中國來,進貢了三個一模一樣的金人,金壁輝煌,把皇帝高興壞了?墒沁@部落大使不厚道,同時出一道題目給皇帝:這三個金人哪個最有價值?

  皇帝想了許多的辦法,請來全國最好的珠寶匠檢查那個金色小人,稱重量,看做工,所有測量辦法的結果都是一模一樣的。怎么辦?使者還等著回去匯報呢。泱泱大國,不會連這個小事都不懂吧?

  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說他有辦法;实蹖⑹拐哒埖酱蟮,老臣胸有成足地拿著三根稻草分別插入三個金人的耳朵眼……

  插入第一個金人的耳朵里,這稻草從另一邊耳朵出來了。第二個金人的稻草從嘴巴里直接掉出來,而第三個金人,稻草進去后掉進了肚子,什么響動也沒有。老臣說:第三個金人最有價值!使者默默無語,答案正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最有價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說的`人的人。老天給我們兩只耳朵一個嘴巴,本來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說的。善于傾聽,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質。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8

  在一菜攤前看見兩堆菜。

  客戶問:“這邊多少錢一斤?” 答:“1塊!

  再問:“那邊呢?”答:“1塊5!眴枺骸盀槭裁茨沁叺馁u1.5元?”

  答:“那邊的好一些。”

  于是買了1塊5的。

  后來發(fā)現(xiàn)攤主快速把1塊的一分變成兩堆,很快1塊5一斤的又都賣光了!

  啟示:

  當你只有一種價格時,客戶的'選擇只有買與不買,當你有兩種價格時,客戶的選擇變成了“買好的”還是“買差的”。而更多的客戶在日常用品上選擇了買好的,這無形間為你增加了利潤。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9

  在1907年,詹姆斯從哈佛大學退休。同時退休的還有他的好友物理學家卡爾森。一天,兩人打賭,詹姆斯說:“我一定會讓你不久就養(yǎng)上一只鳥的!笨柹灰詾槿唬骸拔也恍!因為我從來就沒有想過要養(yǎng)一只鳥!

  沒過幾天,恰逢卡爾森生日,詹姆斯送上了禮物——一只精致的鳥籠。卡爾森笑了:“我只當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藝品。你就別費勁了!睆拇艘院螅灰腿藖碓L,看見書桌旁那只空蕩蕩的鳥籠,他們幾乎都會無一例外地問:“教授,你養(yǎng)的鳥什么時候死了?”卡爾森只好一次次地向客人解釋:“我從來就沒有養(yǎng)過鳥!

  然而,這種回答每每換來的卻是客人困惑而有些不信任的目光。無奈之下,卡爾森教授只好買了一只鳥。

  這是一個著名的心理現(xiàn)象。其發(fā)現(xiàn)者就是心理學家詹姆斯。它說的.是:如果一個人買了一個空的鳥籠放在自己家的客廳里,過了一段時間,他一般會丟掉這個鳥籠或者買一只鳥回來養(yǎng)。因為買一只鳥比解釋為什么有一只空鳥籠,要簡便得多,這就是著名的鳥籠效應。

  在我們的身邊,包括我們自己,很多時候不是先在自己的心里掛上一只籠子,然后再不由自主地朝其中填滿一些什么東西嗎?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10

  樂扣樂扣來到中國市場后,做了一件讓很多同行看不懂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直營店開在了房租非常高,成本非常高的城市中心廣場,樂扣店的左邊一家店,就是著名的頂級品牌:香奈兒。

  很多人不明白樂扣到底為何這么做,后來,慢慢就明白了。

  客戶心里認為:能夠與香奈兒做鄰居的產品,一定也是高端產品。

  樂扣用一個形象店的成本,直接提高了產品在客戶心中的位置。

  啟示:

  借位——巧妙借力于其他品牌的位置,樹立自己在客戶心中的`位置。你在客戶心中的地位,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你與誰在一起。成功的核心,不是你擁有多少財富,而是幫助過多少人?你的轉發(fā)將驚醒別人的偉大!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11

  心理小故事之一:買煙

  甲去買煙,煙29元,但他沒火柴,跟店員說:"順便送一盒火柴吧。"店員沒給。

  乙去買煙,煙29元,他也沒火柴,跟店員說:"便宜一毛吧。"最后,他用這一毛買一盒火柴。

  解讀:這是最簡單的心理邊際效應。第一種:店主認為自己在一個商品上賺錢了,另外一個沒賺錢。賺錢感覺指數(shù)為1。第二種:店主認為兩個商品都賺錢了,賺錢 指數(shù)為2。當然心理傾向第二種了。同樣,這種心理還表現(xiàn)在買一送一的花招上,顧客認為有一樣東西不用付錢,就賺了,其實都是心理邊際效應在作怪。

  解讀:變換一種方式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常很多事情換一種做法結果就不同了。人生道路上,改善心智模式和思維方式是很重要的。

  心理小故事之二:聰明的男孩

  有個小男孩,有一天媽媽帶著他到雜貨店去買東西,老板看到這個可愛的小孩,就打開一罐糖果,要小男孩自己拿一把糖果。但是這個男孩卻沒有任何動作。 幾次的邀請之后,老板親自抓了一大把糖果放進他的口袋中;氐郊抑,母親好奇地問小男孩,為什么沒有自己去抓糖果而要老板抓呢?小男孩回答很妙:"因為我 的手比較小呀!而老板的手比較大,所以他拿的一定比我拿的多很多!"

  解讀:這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他知道自己的有限,而更重要的,他也知道別人比自己強。凡事不只靠自己的力量,學會適時地依靠他人,是一種謙卑,更是一種聰明。

  心理小故事之三:聽的藝術

  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有一天訪問一名小朋友,問他說:"你長大后想要當做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當飛機的駕駛員!"林克萊特接 著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么辦?"小朋友想了想:"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后我掛上我的降落 傘跳出去。"

  當在場的觀眾笑得東倒西歪時,林克萊特繼續(xù)注視著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聰明的家伙。沒想到,接著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這才使得林克萊特發(fā)覺 這孩子的悲憫之心遠非筆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萊特問他說:為什么你要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了這個孩子真摯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

  解讀:這就是"聽的藝術"。一是聽話不要聽一半。二是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別人所說的話上頭。要學會聆聽,用心聽,虛心聽。

  心理小故事之四:兩個和尚

  有兩個和尚分別住在相鄰的兩座山上的廟里。兩山之間有一條溪,兩個和尚每天都會在同一時間下山去溪邊挑水。不知不覺已經過了五年。突然有一天,左邊 這座山的和尚沒有下山挑水,右邊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過頭了。"便不以為然。哪知第二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還是沒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樣,直 到過了一個月,右邊那座山的和尚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

  于是他便爬上了左邊這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當他看到他的老友正在廟前打羅漢拳時。他十分好奇地問:"你已經一個月沒有下山挑水了,難道你可以不喝 水嗎?"左邊這座山的和尚指著一口井說:"這五年來,我每天做完功課后,都會抽空挖這口井。如今,終于讓我挖出水,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我可以有更多時間 練我喜歡的羅漢拳了。"

  解讀:我們常常會忘記把握下班后的時間,挖一口屬于自己的井,培養(yǎng)自己另一方面的實力。這樣在未來當我們年紀大了,我們還依然會有水喝,而且還能喝得很悠閑。

  心理小故事之五:學會舍棄

  有兩個人相約到山上去尋找精美的石頭,甲背了滿滿的一筐,乙的筐里只有一個他認為是最精美的石頭。甲就笑乙:"你為什么只挑一個?"乙說:"漂亮 的石頭雖然多,但我只選一個最精美的就夠了。"甲笑而不語,下山的路上,甲感到負擔越來越重,最后不得已不斷地從一筐的石頭中挑一個最差的扔下,到下山的 時候他的筐里結果只剩下一個石頭!

  解讀:人生中會有許多的東西,值得留戀,有的時候你應該學會去放棄。

  心理小故事之六:把心徑擴大1毫米

  有一家牙膏廠,產品優(yōu)良,包裝精美,受到顧客的喜愛,營業(yè)額連續(xù)10年遞增,每年的增長率在10%~20%。可到了第11年,業(yè)績停滯下來,以后兩 年也如此。公司經理召開高級會議,商討對策。會議中,公司總裁許諾說:誰能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公司的業(yè)績增長,重獎10萬元。

  有位年輕經理站起來,遞給總裁一張紙條,總裁看完后,馬上簽了一張10萬元的支票給了這位經理。那張紙條上寫著:將現(xiàn)在牙膏開口擴大1毫米。消費者 每天早晨擠出同樣長度的牙膏,開口擴大了l毫米,每個消費者就多用1毫米寬的牙膏,每天的`消費量將多出多少呢!公司立即更改包裝。第14年,公司的營業(yè)額 增加了32%。

  解讀:面對生活中的變化,我們常常習慣過去的思維方法。其實只要你把心徑擴大1毫米,你就會看到生活中的變化都有它積極的一面,充滿了機遇和挑戰(zhàn)。

  心理小故事之七: 人生如茶

  一個屢屢失意的年輕人千里迢迢來到普濟寺,慕名尋到老僧釋圓,沮喪地對他說:"人生總不如意,活著也是茍且,有什么意思呢?"

  釋圓靜靜聽著年輕人的嘆息和絮叨,末了才吩咐小和尚說:"施主遠道而來,燒一壺溫水送過來。"

  稍傾,小和尚送來了一壺溫水,釋圓抓了茶葉放進杯子,然后用溫水沏了,放在茶幾上,微笑著請年輕人喝茶。杯子冒出微微的水汽,茶葉靜靜浮著。年輕人不解地詢問:"寶剎怎么用溫茶?"

  釋圓笑而不語。年輕人喝一口細品,不由搖搖頭:"一點茶香都沒有呢。"釋圓說:"這可是閩地名茶鐵觀音啊。"年輕人又端起杯子品嘗,然后肯定地說:"真的沒有一絲茶香。"

  釋圓又吩咐小和尚:"再去燒一壺沸水送過來。"稍傾,小和尚便提著一壺冒著濃濃白汽的沸水進來。釋圓起身,又取過一個杯子,放茶葉,倒沸水,再放在茶幾上。年輕人俯首看去,茶葉在杯子里上下沉浮,絲絲清香不絕如縷,望而生津。

  年輕人欲去端杯,釋圓作勢擋開,又提起水壺注入一線沸水。茶葉翻騰得更厲害了,一縷更醇厚更醉人的茶香裊裊升騰,在禪房彌漫開來。釋圓如是注了五次水,杯子終于滿了,那綠綠的一杯茶水,端在手上清香撲鼻,入口沁人心脾。

  釋圓笑著問:"施主可知道,同是鐵觀音,為什么茶味迥異嗎?"

  年輕人思忖著說:"一杯用溫水,一杯用沸水,沖沏的水不同。"

  釋圓點頭:"用水不同,則茶葉的沉浮就不一樣。溫水沏茶,茶葉輕浮水上,怎會散發(fā)清香?沸水沏茶,反復幾次,茶葉沉沉浮浮,終釋放出四季的風韻:既有春的幽靜夏的熾熱,又有秋的豐盈和冬的清冽。世間蕓蕓眾生,又何嘗不是沉浮的茶葉呢?

  那些不經風雨的人,就像溫水沏的茶葉,只在生活表面漂浮,根本浸泡不出生命的芳香;而那些櫛風沐雨的人,如被沸水沖沏的釅茶,在滄桑歲月里幾度沉浮,才有那沁人的清香啊。"

  解讀:浮生若茶,我們何嘗不是一撮生命的清茶?命運又何嘗不是一壺溫水或熾熱的沸水呢?茶葉因為沉浮才釋放了本身深蘊的清香,而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挫折和坎坷,才激發(fā)出人生那一脈脈幽香。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12

 。ㄒ唬境砷L的寓言:做一棵永遠成長的蘋果樹】

  一棵蘋果樹,終于結果了。

  第一年,它結了10個蘋果,9個被拿走,自己得到1個。對此,蘋果樹憤憤不平,于是自斷經脈,拒絕成長。第二年,它結了5個蘋果,4個被拿走,自己得到1個。"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20%!翻了一番。"這棵蘋果樹心理平衡了。

  但是,它還可以這樣:繼續(xù)成長。譬如,第二年,它結了100個果子,被拿走90個,自己得到10個。

  很可能,它被拿走99個,自己得到1個。但沒關系,它還可以繼續(xù)成長,第三年結1000個果子......

  其實,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蘋果樹在成長!等蘋果樹長成參天大樹的時候,那些曾阻礙它成長的力量都會微弱到可以忽略。真的,不要太在乎果子,成長是最重要的。

  心理點評

  你是不是一個已自斷經脈的打工族?

  剛開始工作的時候,你才華橫溢,意氣風發(f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但現(xiàn)實很快敲了你幾個悶棍,或許,你為單位做了大貢獻沒人重視;或許,只得到口頭重視但卻得不到實惠;或許......總之,你覺得就像那棵蘋果樹,結出的果子自己只享受到了很小一部分,與你的期望相差甚遠。

  于是,你憤怒、你懊惱、你牢騷滿腹......最終,你決定不再那么努力,讓自己的所做去匹配自己的所得。幾年過去后,你一反省,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你,已經沒有剛工作時的激情和才華了。

  "老了,成熟了。"我們習慣這樣自嘲。但實質是,你已停止成長了。

  這樣的故事,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之所以犯這種錯誤,是因為我們忘記生命是一個歷程,是一個整體,我們覺得自己已經成長過了,現(xiàn)在是到該結果子的時候了。我們太過于在乎一時的得失,而忘記了成長才是最重要的。

  好在,這不是金庸小說里的自斷經脈。我們隨時可以放棄這樣做,繼續(xù)走向成長之路。

  切記:如果你是一個打工族,遇到了不懂管理、野蠻管理或錯誤管理的上司或企業(yè)文化,那么,提醒自己一下,千萬不要因為激憤和滿腹牢騷而自斷經脈。不論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做一棵永遠成長的蘋果樹,因為你的成長永遠比每個月拿多少錢重要。

 。ǘ緞訖C的寓言:孩子在為誰而玩】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門前嬉鬧,叫聲連天。幾天過去,老人難以忍受。

  于是,他出來給了每個孩子25美分,對他們說:"你們讓這兒變得很熱鬧,我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這點錢表示謝意。"

  孩子們很高興,第二天仍然來了,一如既往地嬉鬧。老人再出來,給了每個孩子15美分。他解釋說,自己沒有收入,只能少給一些。15美分也還可以吧,孩子仍然興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給了每個孩子5美分。

  孩子們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們多辛苦!"他們向老人發(fā)誓,他們再也不會為他玩了!

  心理點評:

  你在為誰而"玩"

  這是我在20xx年6月18日的《你職業(yè)枯竭了嗎?》一文中提到的寓言。這個寓言是蘋果樹寓言的更深一層的答案:蘋果樹為什么會自斷經脈,因為它不是為自己而"玩"。

  人的動機分兩種: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如果按照內部動機去行動,我們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驅使我們的是外部動機,我們就會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為它的奴隸。

  在這個寓言中,老人的算計很簡單,他將孩子們的內部動機"為自己快樂而玩"變成了外部動機"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縱著美分這個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縱了孩子們的行為。寓言中的老人,像不像是你的老板、上司?而美分,像不像是你的工資、獎金等各種各樣的外部獎勵?

  如將外部評價當作參考坐標,我們的情緒就很容易出現(xiàn)波動。因為,外部因素我們控制不了,它很容易偏離我們的內部期望,讓我們不滿,讓我們牢騷滿腹。不滿和牢騷等負性情緒讓我們痛苦,為了減少痛苦,我們就只好降低內部期望,最常見的方法就是減少工作的努力程度。

  一個人之所以會形成外部評價體系,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喜歡控制他。父母太喜歡使用口頭獎懲、物質獎懲等控制孩子,而不去理會孩子自己的動機。久而久之,孩子就忘記了自己的原初動機,做什么都很在乎外部的評價。上學時,他忘記了學習的原初動機***好奇心和學習的快樂;工作后,他又忘記了工作的原初動機成長的快樂,上司的評價和收入的起伏成了他工作的最大快樂和痛苦的源頭。

  切記:外部評價系統(tǒng)經常是一種家族遺傳,但你完全可以打破它,從現(xiàn)在開始培育自己的內部評價體系,讓學習和工作變成"為自己而玩"。

 。ㄈ疽(guī)劃的寓言:把一張紙折疊51次】

  想象一下,你手里有一張足夠大的白紙,F(xiàn)在,你的任務是,把它折疊51次。那么,它有多高?

  一個冰箱?一層樓?或者一棟摩天大廈那么高?不是,差太多了,這個厚度超過了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

  心理點評:

  這是我在20xx年12月24日的文章《職業(yè)規(guī)劃:幫你設計人生》中提到的一個寓言。

  到現(xiàn)在,我拿這個寓言問過十幾個人了,只有兩個人說,這可能是一個想象不到的高度,而其他人想到的最高的高度也就是一棟摩天大廈那么高。

  折疊51次的高度如此恐怖,但如果僅僅是將51張白紙疊在一起呢?

  這個對比讓不少人感到震撼。因為沒有方向、缺乏規(guī)劃的人生,就像是將51張白紙簡單疊在一起。今天做做這個,明天做做那個,每次努力之間并沒有一個聯(lián)系。這樣一來,哪怕每個工作都做得非常出色,它們對你的整個人生來說也不過是簡單的疊加而已。

  當然,人生比這個寓言更復雜一些。有些人,一生認定一個簡單的方向而堅定地做下去,他們的人生最后達到了別人不可企及的高度。譬如,我一個朋友的人生方向是英語,他花了十數(shù)年努力,僅單詞的記憶量就達到了十幾萬之多,在這一點上達到了一般人無法企及的高度。

  也有些人,他們的人生方向也很明確,譬如開公司做老板,這樣,他們就需要很多技能:專業(yè)技能、管理技能、溝通技能、決策技能等等。他們可能會在一開始嘗試做做這個,又嘗試做做那個,沒有一樣是特別精通的,但最后,開公司做老板的這個方向將以前的這些看似零散的努力統(tǒng)合到一起,這也是一種復雜的人生折疊,而不是簡單的疊加。

  切記:看得見的力量比看不見的力量更有用。

  現(xiàn)在,流行從看不見的地方尋找答案,譬如潛能開發(fā),譬如成功學,以為我們的人生要靠一些奇跡才能得救。但是,在我看來,東莞恒緣心理咨詢中心的咨詢師毛正強說得更正確,"通過規(guī)劃利用好現(xiàn)有的能力遠比挖掘所謂的潛能更重要。"

 。ㄋ模咎颖艿.寓言:小貓?zhí)娱_影子的招數(shù)】

  "影子真討厭!"小貓湯姆和托比都這樣想,"我們一定要擺脫它。"

  然而,無論走到哪里,湯姆和托比發(fā)現(xiàn),只要一出現(xiàn)陽光,它們就會看到令它們抓狂的自己的影子。

  不過,湯姆和托比最后終于都找到了各自的解決辦法。湯姆的方法是,永遠閉著眼睛。托比的辦法則是,永遠待在其他東西的陰影里。

  心理點評

  這個寓言說明,一個小的心理問題是如何變成更大的心理問題的。

  可以說,一切心理問題都源自對事實的扭曲。什么事實呢?主要就是那些令我們痛苦的負性事件。

  因為痛苦的體驗,我們不愿意去面對這個負性事件。但是,一旦發(fā)生過,這樣的負性事件就注定要伴隨我們一生,我們能做的,最多不過是將它們壓抑到潛意識中去,這就是所謂的忘記。

  但是,它們在潛意識中仍然會一如既往地發(fā)揮作用。并且,哪怕我們對事實遺忘得再厲害,這些事實所伴隨的痛苦仍然會襲擊我們,讓我們莫名其妙地傷心難過,而且無法抑制。這種疼痛讓我們進一步努力去逃避。

  發(fā)展到最后,通常的解決辦法就是這兩個:要么,我們像小貓湯姆一樣,徹底扭曲自己的體驗,對生命中所有重要的負性事實都視而不見;要么,我們像小貓托比一樣,干脆投靠痛苦,把自己的所有事情都搞得非常糟糕,既然一切都那么糟糕,那個讓自己最傷心的原初事件就不是那么疼了。

  白云心理醫(yī)院的咨詢師李凌說,99%的吸毒者有過痛苦的遭遇。他們之所以吸毒,是為了讓自己逃避這些痛苦。這就像是躲進陰影里,痛苦的事實是一個魔鬼,為了躲避這個魔鬼,干脆把自己賣給更大的魔鬼。

  還有很多酗酒的成人,他們有過一個酗酒而暴虐的老爸,挨過老爸的不少折磨。為了忘記這個痛苦,他們學會了同樣的方法。

  除了這些看得見的錯誤方法外,我們人類還發(fā)明了無數(shù)種形形色色的方法去逃避痛苦,弗洛伊德將這些方式稱為心理防御機制。太痛苦的時候,這些防御機制是必要的,但糟糕的是,如果心理防御機制對事實扭曲得太厲害,它會帶出更多的心理問題,譬如強迫癥、社交焦慮癥、多重人格,甚至精神分裂癥等。

  真正抵達健康的方法只有一個直面痛苦。直面痛苦的人會從痛苦中得到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它們最終會變成當事人的生命財富。規(guī)劃利用好現(xiàn)有的能力遠比挖掘所謂的潛能更重要。"

  切記:陰影和光明一樣,都是人生的財富。

  一個最重要的心理規(guī)律是,無論多么痛苦的事情,你都是逃不掉的。你只能去勇敢地面對它,化解它,超越它,最后和它達成和解。如果你自己暫時缺乏力量,你可以尋找?guī)椭,尋找親友的幫助,或尋找專業(yè)的幫助,讓你信任的人陪著你一起去面對這些痛苦的事情。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曾是最孤獨的人,但當他面對這個事實并化解后,他成了真正的人際關系大師;美國心理學家弗蘭克(見本報1月7日的《每一次磨難都是生命的財富》)有一個暴虐而酗酒的繼父和一個糟糕的母親,但當他挑戰(zhàn)這個事實并最終從心中原諒了父母后,他成了治療這方面問題的專家;日本心理學家森田正馬曾是嚴重的神經癥患者,但他通過挑戰(zhàn)這個事實并最終發(fā)明出了森田療法......他們生命中最痛苦的事實最后都變成了他們最重要的財富。你,一樣也可以做到。

  (五)【行動的寓言:螃蟹、貓頭鷹和蝙蝠】

  螃蟹、貓頭鷹和蝙蝠去上惡習補習班。數(shù)年過后,它們都順利畢業(yè)并獲得博士學位。不過,螃蟹仍橫行,貓頭鷹仍白天睡覺晚上活動,蝙蝠仍倒懸。

  心理點評:

  這是黃永玉大師的一個寓言故事,它的寓意很簡單:行動比知識重要。

  用到心理健康中,這個寓言也發(fā)人深省。

  心理學的知識堪稱博大精深。但是,再多再好的心理學知識也不能自動幫助一個人變得更健康。其實,我知道的一些學過多年心理學的人士,他們學心理學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治自己,但學了這么多年以后,他們的問題依舊。

  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情況,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沒有身體力行,那樣知識就只是遙遠的知識,知識并沒有化成他們自己的生命體驗。我的一個喜歡心理學的朋友,曾被多名心理學人士認為不敏感,不適合學心理學。但事實證明,這種揣測并不正確。他是不夠敏感,但他有一個非常大的優(yōu)點:知道一個好知識,就立即在自己的生命中去執(zhí)行。這樣一來,那些遙遠的知識就變成了真切的生命體驗,他不必"懂"太多,就可以幫助自己,并幫助很多人。

  如果說,高敏感度是一種天才素質,那么高行動力是更重要的天才素質。

  這個寓言還可以引申出另一種含義:不要太指望神秘的心理治療的魔力。最重要的力量永遠在你自己的身上,奧秘的知識、玄妙的潛能開發(fā)、炫目的成功學等等,都遠不如你自己身上已有的力量重要。我們習慣去外面尋找答案,去別人那里尋找力量,結果忘記了力量就在自己身上。

  切記:別人的知識不能自動地拯救你。

  如果一些連珠的妙語打動了你,如果一些文字或新信條啟發(fā)了你。那么,這些別人的文字和經驗都只是一個開始,更重要的是,你把你以為好的知識真正運用到你自己的生命中去。

  猶太哲學家馬丁·布伯的這句話,我一直認為是最重要的:

  你必須自己開始。假如你自己不以積極的愛去深入生存,假如你不以自己的方式去為自己揭示生存的意義,那么對你來說,生存就將依然是沒有意義的。

  (六)【放棄的寓言:蜜蜂與鮮花】

  玫瑰花枯萎了,蜜蜂仍拼命吮吸,因為它以前從這朵花上吮吸過甜蜜。但是,現(xiàn)在在這朵花上,蜜蜂吮吸的是毒汁。

  蜜蜂知道這一點,因為毒汁苦澀,與以前的味道是天壤之別。于是,蜜蜂憤不過,它吸一口就抬起頭來向整個世界抱怨,為什么味道變了?!

  終于有一天,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蜜蜂振動翅膀,飛高了一點。這時,它發(fā)現(xiàn),枯萎的玫瑰花周圍,處處是鮮花。

  心理點評:

  這是關于愛情的寓言,是一位年輕的語文老師的真實感悟。

  有一段時間,她失戀了,很痛苦,一直想約我聊聊,希望我的心理學知識能給她一些幫助。我們一直約時間,但快兩個月過去了,兩人的時間總不能碰巧湊在一起。最后一次約她,她說:"謝謝!不用了,我想明白了。"

  原來,她剛從九寨溝回來。失戀的痛苦仍在糾纏她,讓她神情恍惚,不能享受九寨溝的美麗。不經意的時候,她留意到一只小蜜蜂正在一朵鮮花上采蜜。那一剎那間,她腦子里電閃雷鳴般地出現(xiàn)了一句話:"枯萎的鮮花上,蜜蜂只能吮吸到毒汁。"

  當然,大自然中的小蜜蜂不會這么做,只有人類才這么傻,她這句話里的蜜蜂當然指她自己。這一剎那,她頓悟出了放棄的道理。以前,她想讓我?guī)退叱鰜,但翅膀其實就長在她自己身上,她想飛就能飛。

  放棄并不容易,愛情中的放棄尤其令人痛苦。因為,愛情是對我們幼小時候的親子關系的復制。幼小的孩子,無論從哪個方面看,都離不開爸爸媽媽。如果爸爸媽媽完全否定他,那對他來說就意味著死亡,這是終極的傷害和恐懼。我們多多少少都曾體驗過被爸爸媽媽否定的痛苦和恐懼,所以,當愛情這個親子關系的復制品再一次讓我們體驗這種痛苦和恐懼時,我們的情緒很容易變得非常糟糕。

  不過,愛情和親子關系相比,有一個巨大的差別:小時候,我們無能為力,一切都是父母說了算;但現(xiàn)在,我們長大了,我們有力量自己去選擇自己的命運?梢哉f,童年時,我們是沒有翅膀的小蜜蜂,但現(xiàn)在,我們有了一雙強有力的翅膀了。

  但是,當深深地陷入愛情時,我們會回歸童年,我們會忘記自己有一雙可以飛翔的翅膀。等我們自己悟出這一點后,愛情就不再會是對親子關系的自動復制,我們的愛情就獲得了自由,就有了放棄的力量。

  切記:

  愛情是兩個人的事情,兩個完全平等的、有獨立人格的人的事情。你可以努力,但不是說,你努力了就一定會有效果,因為另一個人,你并不能左右。

  所以,無論你多么在乎一次愛情,如果另一個人堅決要離開你,請尊重他的選擇。

  并且,還要記得,你不再是童年,只能聽憑痛苦的折磨。你已成人,你有一雙強有力的翅膀,你完全可以飛出一個已經變成毒藥的關系。

 。ㄆ撸居H密的寓言:獨一無二的玫瑰】

  小王子有一個小小的星球,星球上忽然綻放了一朵嬌艷的玫瑰花。以前,這個星球上只有一些無名的小花,小王子從來沒有見過這么美麗的花,他愛上這朵玫瑰,細心地呵護她。

  那一段日子,他以為,這是一朵人世間唯一的花,只有他的星球上才有,其他的地方都不存在。

  然而,等他來到地球上,發(fā)現(xiàn)僅僅一個花園里就有5000朵完全一樣的這種花朵。這時,他才知道,他有的只是一朵普通的花。

  一開始,這個發(fā)現(xiàn),讓小王子非常傷心。但最后,小王子明白,盡管世界上有無數(shù)朵玫瑰花,但他的星球上那朵,仍然是獨一無二的,因為那朵玫瑰花,他澆灌過,給她罩過花罩,用屏風保護過,除過她身上的毛蟲,還傾聽過她的怨艾和自詡,聆聽過她的沉默......一句話,他馴服了她,她也馴服了他,她是他獨一無二的玫瑰。

  "正因為你為你的玫瑰花費了時間,這才使你的玫瑰變得如此重要。"一只被小王子馴服的狐貍對他說。

  心理點評:

  這是法國名著《小王子》中一個有名的寓言故事,我曾讀過十數(shù)遍,但仍然是直到20xx年才明白這一點。

  面對著5000朵玫瑰花,小王子說:"你們很美,但你們是空虛的,沒有人能為你們去死。"

  只有傾注了愛,親密關系才有意義。但是,現(xiàn)在我們越來越流行空虛的"親密關系",最典型的就是因網絡而泛濫的一愛情。

  我們急著去擁有。仿佛是,每多擁有過一朵玫瑰,自己的生命價值就多了一分。網絡時代,擁有過數(shù)十名情人,已不再是太罕見的事情。但我所了解的這些濫情者,沒有一個是不空虛的。他們并不享受關系,他們只享受征服。

  "征服欲望越強的人,對于關系的親密度越沒有興趣。"廣州白云心理醫(yī)院的咨詢師榮瑋齡說,"沒有擁有前,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拉近關系的距離。但一旦擁有后,他們會迅速喪失對這個親密關系的興趣。征服欲望越強,喪失的速度越快。"

  對于這樣的人,一個玫瑰園比起一朵獨一無二的玫瑰花來,更有吸引力。

  然而,關系的美,正在乎兩人的投入程度和被馴服程度。當兩個人都自然而然地去投入,自然而然地被馴服后,關系就會變成人生養(yǎng)料,讓一個人的生命變得更充盈、更美好。

  但是,無論多么親密。小王子仍是小王子,玫瑰仍是玫瑰,他們仍然是兩個個體。如果玫瑰不讓小王子旅行,或者小王子旅行時非將玫瑰花帶在身上,兩者一定要黏在一起,關系就不再是享受,而會變成一個累贅。

  切記:一個既親密而又相互獨立的關系,勝于一千個一般的關系。這樣的關系,會把我們從不可救藥的孤獨感中拯救出來,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種救贖。

  如果不曾體驗過,你就無法知道這種關系的美。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13

  有一位表演大師上場前,他的弟子告訴他鞋帶松了。大師點頭致謝,蹲下來仔細系好。等到弟子轉身后,又蹲下來將鞋帶解松。有個旁觀者不解地問:“大師,您為什么又要將鞋帶解松呢?”大師回答道:“因為我飾演的是一位勞累的旅行者,長途跋涉讓他的`鞋帶松開了。”“那你為什么不直接告訴你的弟子呢?”“他能細心地發(fā)現(xiàn)我的鞋帶松了,并且熱心地告訴我,我一定要保護他這種熱情的積極性,及時地給他鼓勵。至于為什么要將鞋帶解開,將來會有更多的機會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說啊。”

  (說明:人一個時間只能做一件事,懂抓重點,才是真正的人才。)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14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門前嬉鬧,叫聲連天。

  幾天過去,老人難以忍受。

  于是,他出來給了每個孩子10美分,對他們說:“你們讓這兒變得很熱鬧,我覺得自己 年輕了不少,這點錢表示謝意!

  孩子們很高興,第二天仍然來了,一如既往地嬉鬧。

  老人再出來,給了每個孩子5美分。5美分也還可以吧,孩子仍然興高采烈地 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給了每個孩子2美分,孩子們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們多辛苦!”

  他們向老人發(fā)誓,他們再也不會為他玩了。

  在這個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簡單,他將孩子們的內部動機“為自己快樂而玩”,變成了外部動機“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縱著美分這個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縱了孩子們的行為。

  德西效應在生活中時有顯現(xiàn)。

  比如,父母經常會對孩子說:“如果你這次考得100分,就獎勵你100塊錢”、“要是你能考進前5名,就獎勵你一個新玩具”等等。家長們也許沒有想到,正是這種不當?shù)莫剟顧C制,將孩子的學習興趣一點點地消減了。

  在學習方面,家長應引導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增進孩子對學習的`情感和興趣,增加孩子對學習本身的動機,幫助孩子收獲學習的樂趣。

  家長的獎勵可以是對學習有幫助的一些東西,如書本、學習器具,而一些與學習無關的獎勵,則最好不要。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15

  兩個和尚

  有兩個和尚分別住在相鄰的兩座山上的廟里。兩山之間有一條溪,兩個和尚每天都會在同一時間下山去溪邊挑水。不知不覺已經過了五年。突然有一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沒有下山挑水,右邊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過頭了。"便不以為然。哪知第二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還是沒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樣,直到過了一個月,右邊那座山的和尚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

  于是他便爬上了左邊這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當他看到他的老友正在廟前打羅漢拳時。他十分好奇地問:"你已經一個月沒有下山挑水了,難道你可以不喝 水嗎?"左邊這座山的和尚指著一口井說:"這五年來,我每天做完功課后,都會抽空挖這口井。如今,終于讓我挖出水,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我可以有更多時間練我喜歡的羅漢拳了。"

  我們常常會忘記把握下班后的時間,挖一口屬于自己的井,培養(yǎng)自己另一方面的實力。這樣在未來當我們年紀大了,我們還依然會有水喝,而且還能喝得很悠閑。

  學會舍棄

  有兩個人相約到山上去尋找精美的石頭,甲背了滿滿的一筐,乙的筐里只有一個他認為是最精美的石頭。甲就笑乙:"你為什么只挑一個啊?"乙說:"漂亮 的石頭雖然多,但我只選一個最精美的就夠了。"甲笑而不語,下山的路上,甲感到負擔越來越重,最后不得已不斷地從一筐的石頭中挑一個最差的扔下,到下山的 時候他的筐里結果只剩下一個石頭!

  人生中會有許多的東西,值得留戀,有的時候你應該學會去放棄。

  把心徑擴大1毫米

  有一家牙膏廠,產品優(yōu)良,包裝精美,受到顧客的喜愛,營業(yè)額連續(xù)10年遞增,每年的增長率在10%~20%?傻搅说11年,業(yè)績停滯下來,以后兩 年也如此。公司經理召開高級會議,商討對策。會議中,公司總裁許諾說:誰能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公司的業(yè)績增長,重獎10萬元。

  有位年輕經理站起來,遞給總裁一張紙條,總裁看完后,馬上簽了一張10萬元的支票給了這位經理。那張紙條上寫著:將現(xiàn)在牙膏開口擴大1毫米。消費者 每天早晨擠出同樣長度的牙膏,開口擴大了l毫米,每個消費者就多用1毫米寬的牙膏,每天的消費量將多出多少呢!公司立即更改包裝。第14年,公司的營業(yè)額 增加了32%。

  面對生活中的變化,我們常常習慣過去的思維方法。其實只要你把心徑擴大1毫米,你就會看到生活中的變化都有它積極的一面,充滿了機遇和挑戰(zhàn)。

  買煙

  甲去買煙,煙29元,但他沒火柴,跟店員說:"順便送一盒火柴吧。"店員沒給。

  乙去買煙,煙29元,他也沒火柴,跟店員說:"便宜一毛吧。"最后,他用這一毛買一盒火柴。

  這是最簡單的心理邊際效應。第一種:店主認為自己在一個商品上賺錢了,另外一個沒賺錢。賺錢感覺指數(shù)為1。第二種:店主認為兩個商品都賺錢了,賺錢指數(shù)為2。當然心理傾向第二種了。同樣,這種心理還表現(xiàn)在買一送一的花招上,顧客認為有一樣東西不用付錢,就賺了,其實都是心理邊際效應在作怪。

  變換一種方式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常很多事情換一種做法結果就不同了。人生道路上,改善心智模式和思維方式是很重要的。

  聰明的男孩

  有個小男孩,有一天媽媽帶著他到雜貨店去買東西,老板看到這個可愛的小孩,就打開一罐糖果,要小男孩自己拿一把糖果。但是這個男孩卻沒有任何動作。幾次的邀請之后,老板親自抓了一大把糖果放進他的口袋中。回到家中,母親好奇地問小男孩,為什么沒有自己去抓糖果而要老板抓呢?小男孩回答很妙:"因為我的手比較小呀!而老板的手比較大,所以他拿的一定比我拿的多很多!"

  這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他知道自己的有限,而更重要的,他也知道別人比自己強。凡事不只靠自己的力量,學會適時地依靠他人,是一種謙卑,更是一種聰明。

  聽的藝術

  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有一天訪問一名小朋友,問他說:"你長大后想要當做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當飛機的駕駛員!"林克萊特接著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么辦?"小朋友想了想:"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后我掛上我的降落傘跳出去。"

  當在場的觀眾笑得東倒西歪時,林克萊特繼續(xù)注視著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聰明的家伙。沒想到,接著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這才使得林克萊特發(fā)覺這孩子的悲憫之心遠非筆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萊特問他說:為什么你要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了這個孩子真摯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

  這就是"聽的藝術"。一是聽話不要聽一半。二是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別人所說的話上頭。要學會聆聽,用心聽,虛心聽。

  人生如茶

  一個屢屢失意的年輕人千里迢迢來到普濟寺,慕名尋到老僧釋圓,沮喪地對他說:"人生總不如意,活著也是茍且,有什么意思呢?"

  釋圓靜靜聽著年輕人的嘆息和絮叨,末了才吩咐小和尚說:"施主遠道而來,燒一壺溫水送過來。"

  稍傾,小和尚送來了一壺溫水,釋圓抓了茶葉放進杯子,然后用溫水沏了,放在茶幾上,微笑著請年輕人喝茶。杯子冒出微微的水汽,茶葉靜靜浮著。年輕人不解地詢問:"寶剎怎么用溫茶?"

  釋圓笑而不語。年輕人喝一口細品,不由搖搖頭:"一點茶香都沒有呢。"釋圓說:"這可是閩地名茶鐵觀音啊。"年輕人又端起杯子品嘗,然后肯定地說:"真的沒有一絲茶香。"

  釋圓又吩咐小和尚:"再去燒一壺沸水送過來。"稍傾,小和尚便提著一壺冒著濃濃白汽的沸水進來。釋圓起身,又取過一個杯子,放茶葉,倒沸水,再放在茶幾上。年輕人俯首看去,茶葉在杯子里上下沉浮,絲絲清香不絕如縷,望而生津。

  年輕人欲去端杯,釋圓作勢擋開,又提起水壺注入一線沸水。茶葉翻騰得更厲害了,一縷更醇厚更醉人的茶香裊裊升騰,在禪房彌漫開來。釋圓如是注了五次水,杯子終于滿了,那綠綠的一杯茶水,端在手上清香撲鼻,入口沁人心脾。

  釋圓笑著問:"施主可知道,同是鐵觀音,為什么茶味迥異嗎?"

  年輕人思忖著說:"一杯用溫水,一杯用沸水,沖沏的水不同。"

  釋圓點頭:"用水不同,則茶葉的沉浮就不一樣。溫水沏茶,茶葉輕浮水上,怎會散發(fā)清香?沸水沏茶,反復幾次,茶葉沉沉浮浮,終釋放出四季的風韻:既有春的幽靜夏的熾熱,又有秋的豐盈和冬的清冽。世間蕓蕓眾生,又何嘗不是沉浮的茶葉呢?

  那些不經風雨的人,就像溫水沏的茶葉,只在生活表面漂浮,根本浸泡不出生命的芳香;而那些櫛風沐雨的.人,如被沸水沖沏的釅茶,在滄桑歲月里幾度沉浮,才有那沁人的清香啊。"

  浮生若茶,我們何嘗不是一撮生命的清茶?命運又何嘗不是一壺溫水或熾熱的沸水呢?茶葉因為沉浮才釋放了本身深蘊的清香,而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挫折和坎坷,才激發(fā)出人生那一脈脈幽香。

  機智的老爺爺

  有一天,湯普森的老爺爺正在熟睡中,突然被窗外一陣陣尖銳的打鬧聲音給吵醒了,老爺爺不得不立即起床看看外面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以便確認自己是被怎樣煩人的“事件”給打擾了。

  老人打開房門一看,才知道原來是幾個頑皮的小孩正在往他的屋頂上扔石頭,原來,小孩們似乎是在比賽看誰扔上屋頂?shù)氖瘔K更多一些。

  湯普森老爺爺感到很氣憤,但是他知道自己不能對這些小屁孩發(fā)脾氣,因為那樣只能適得其反,說不定惹怒了這幫熊孩子以后,過幾天他們就會比賽用石頭打自己的窗戶玻璃。

  湯普森老爺爺略微思索了一下,便踱著步子走到了小孩兒們面前,贊許道:小家伙們,你們真熱鬧,在玩什么呢?哦呵,扔石塊,

  “知道了還問?”一個頑皮的孩子一邊扔著石塊一邊接話道。

  真棒!不過,這也算不得什么。我現(xiàn)在有一個更好玩的主意,不僅能比賽還能贏錢,不知道有人是不是感興趣?這下湯普森老爺爺成功的吸引住了小孩兒們的注意力,并成功的掉起了大家的胃口。

  小孩們圍到他身邊,迫不及待的問道:是什么好玩的?快說、快說!

  湯普森老爺爺微笑著從自己兜里面掏出一個硬幣,說到:誰能夠把石頭屋頂而不掉下來,我就給他一個50美分的硬幣。

  湯普森爺爺剛說完,小孩兒們就開始興致勃勃的往屋頂扔起了石頭,在扔了一會兒之后,終于有兩個高個子的小孩兒挑戰(zhàn)成功,湯普森老爺爺把硬幣給了他們。

  之后,又從兜里面掏出了一個10美分的硬幣,說道:現(xiàn)在規(guī)則改了,誰成功的往屋頂扔上石塊而不掉下來,給10 美分。

  小孩們有些遲疑和不解,但是還是繼續(xù)的往屋頂扔石塊,過了好一會兒之后,小孩們已是大汗淋漓,終于又有兩個小孩挑戰(zhàn)成功,獲得10 美分。

  湯普森老爺爺這次又從兜里面掏出來一個5美分的硬幣,對著大家說,聽著,現(xiàn)在規(guī)則又改了,現(xiàn)在大家只要挑戰(zhàn)成功我就會給他5美分,大家繼續(xù)挑戰(zhàn)吧!

  這一次,小孩們,不樂意了,“憑什么獎勵又變少了?”

  湯普森爺爺微笑著說:雖然是少了點,但是也是獎勵嘛!你們快扔吧,我很喜歡看到你們挑戰(zhàn)成功的樣子,快扔給我看!湯普森老爺爺后面的語氣幾乎變成了一張央求。

  但是小孩們并不買賬,“憑什么扔給你看?規(guī)則說改就改,你還一次獎勵比一次少,”

  湯普森老爺爺接口道:也許是大家都累了,要不,明天再來?”

  偏不扔給你看,不玩了,沒意思,你不講信用,還要我們明天來?你休想!以后我們都不來”小孩們七嘴八舌的說著,很快就一起悻悻然離開了!

  從此,那幫小孩果然不再來了,湯普森老爺爺終于重新獲得了安寧。

  這個心理學故事成功的揭示了:人類從來沒有絕對的滿足感,人的滿足感都是在對比當中獲得的;而且相對于得到的,我們更在意自己失去的。

  正如星期天湯姆在路上撿到兩百元錢,開心了一整天;而杰克則在路上撿到了一千塊,中途弄丟了百八,只剩下兩百塊,最后郁悶了一整天。

  按道理發(fā)生在湯姆和杰克身上的都是同一個事實,那就是他們都額外的獲得了一筆200塊錢的好運氣,但是杰克顯然因為一開獲得的是一千塊這個相對事實而破壞了獲得感,變得好像真是他自己原有的錢丟了一樣。

  生活中,我們很多人都處于這樣一種狀態(tài)。我們只會去比較自己應該獲得什么,并只會通過比較去進行簡單的判斷,而很少注意到應該的背后的根本事實是什么。

  于是,這個心理學現(xiàn)象被大量無良的商家反向運用到了打折的問題上,一件原本賣500元的衣服,商家提到1200元,然后再打5折,賣600,卻讓很多消費者覺得自己占了大便宜而趨之若鶩。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相關文章: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09-24

心理學小故事08-02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09-27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經典)09-21

心理學小故事[精選]11-22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經典01-14

心理學小故事經典01-22

心理學的經典小故事(精選19則)11-09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通用05-16

【精華】經典心理學小故事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