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精品91自产拍在线观看二区_色偷偷五月天_天天射夜夜爽_99久久免费国产特黄_1717国产精品久久

歷史人物故事

時間:2024-07-10 17:05:08 歷史 我要投稿

歷史人物故事15篇【合集】

歷史人物故事1

  人的才能和德行,從古代到現(xiàn)在就很少(有人)全部具備,如果任用長處然后補充缺點,那么天下沒有不能被錄用的`人,只看見短處就舍棄長處,那么天下就沒有可以錄用的人了,再加上感情有愛恨之分,志趣有所不同,如果圣明的像伊尹、周公,賢德像墨翟、楊朱,求他們好壞,誰能避免被譏笑?從前子貢問孔子:“一個鄉(xiāng)村的人都喜歡,那該怎么辦?”孔子說:“不能肯定!薄耙粋鄉(xiāng)村的人都討厭,那該怎么辦?”“不能肯定。不能因為鄉(xiāng)村的人喜歡就認為好,不喜歡就討厭他.”那是因為好人和壞人行事必定不同,就好像小人討厭君子也像好人討厭壞人,要認真調(diào)查清楚實情,聽君子的話那么小人之道就會廢止,聽小人的話那么君子之道就會消失。

歷史人物故事15篇【合集】

  原文:

  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茍有所長,必有所短。若錄長補短,則天下無不用之人;責短舍長,則天下無不棄之士。加以情有愛憎,趣有異同,假使圣如伊、周,賢如墨、楊,求諸物議,孰免譏嫌?昔子貢問于孔子曰:“鄉(xiāng)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薄班l(xiāng)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xiāng)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鄙w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其在小人之惡君子亦如君子之惡小人。將察其情,在審基聽,聽君子則小人道廢,聽小人則君子道消。

歷史人物故事2

  樊梨花是大唐時期的人物,也是古代十分著名的巾幗英雄中的一員。在西北邊亂的時候和薛丁山一起進行了平定的戰(zhàn)爭,因此而讓人們十分敬佩和感嘆,她的行為在后世也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如今樊梨花的故事已經(jīng)被改編成許多的藝術形式和文藝作品,她以一個典型的形象活躍在各種熒屏之上。關于這個人物的故事和相關信息在樊梨花簡介中有著一些記載,那么樊梨花簡介中是如何介紹這個人物的呢?樊梨花簡介中介紹了她的一些生平事跡,他的父親曾經(jīng)是西突厥的一個關主,后來投靠了唐朝朝廷。而樊梨花是一個有勇有謀,集美貌和智慧于一體的女子,后來又嫁給了薛丁山,幫助丈夫一起抗擊敵人、南征北戰(zhàn)。關于她的故事也很快就在民間流傳起來,人們都認為她是一個心胸寬廣、文武雙全的傳奇人物。據(jù)說她從小就在黎山老母身邊學習武藝,經(jīng)過了八年時間的修煉,她已經(jīng)擁有非常高的武藝。當唐太宗派薛丁山平定西涼之后,樊梨花也一直跟隨著丈夫征戰(zhàn),并很快成為丈夫軍中的.主要力量。

  另外樊梨花簡介中還介紹到她成為軍中西征的主力后,一直表現(xiàn)的非常的出眾,她的秀戎刀揮舞起來幾乎無人能敵,后來薛仁貴去世后,因為她能力突出被破格封為了大元帥,直到平定西涼的戰(zhàn)亂后,因為戰(zhàn)功赫赫而被唐高宗封為了威寧候,也因此成為了尊貴的一品夫人。提起樊梨花這個人物,許多人都會想起許多古裝電視劇中的角色,不可否認的是樊梨花這個人物形象確實是難得一見的巾幗英雄,在她的身上許多流傳的故事都充滿了傳奇的意味,甚至有的電視劇中還為她編造出了神奇的能力。而樊梨花的故事本身就是非常傳奇的,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很多人都在疑惑樊梨花在歷史上是真實人物嗎?畢竟在古代戰(zhàn)亂時期女子大多數(shù)都是非常柔弱而容易被人忽略的,那么到底樊梨花在歷史上是真實人物嗎?

  其實關于樊梨花是否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這個問題人們都有著不同的看法,認為是真實人物的人占了大多數(shù),可是仍舊有一小部分人認為這個人物是人們虛構(gòu)出來的。人們的說法不一而足,但是樊梨花確實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這是無法否認的。在大唐的貞觀年間樊梨花一直活躍在南征北戰(zhàn)的戰(zhàn)場上,她的丈夫薛丁山雖然是一個小說中的人物,可是原型就是薛仁貴的第一個孩子薛訥,和丈夫成親之后樊梨花屢立奇功,并在薛仁貴去世之后被封為了大元帥,西征結(jié)束之后又因為戰(zhàn)功赫赫而被封為了威寧候,這些事跡在歷史上都有著相關的記載。

  人們對樊梨花存在的真實性表示懷疑,可能是受到了影視劇的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樊梨花的故事在流傳過程中被人們增添了許多傳奇色彩,因此在有些電視劇中也有些變化,甚至還增加了神話的氣息,但是這些都是根據(jù)樊梨花的真實事跡改編的,神話是假的,可是樊梨花卻是真實的。提起樊梨花這個人物幾乎人人都會豎起大拇指感嘆一番,這個人物在人們心中儼然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傳奇,一個敢愛敢恨的女子,從協(xié)助丈夫作戰(zhàn)開始一直到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大元帥,最后又被封為威寧候,也是當時尊貴的一品夫人。樊梨花的故事一直在民間流傳著,并且在人們的傳頌中變得更加豐滿,因為她的傳奇人生所以至今民間依舊有許多關于樊梨花的故事。

  在樊梨花的故事中有一則是發(fā)生在白桑關鎮(zhèn)的,這個地方是在秦嶺附近,也是進入河南和通過陜西的必經(jīng)之路。在這里有一條名叫戰(zhàn)馬溝的溝,這條溝的名字就是因為樊梨花而得來的。據(jù)說在唐朝時期,樊梨花曾經(jīng)因為戰(zhàn)敗而撤退到了白桑關地區(qū),當時就駐守在石門山附近,之后為了戰(zhàn)爭的勝利暫時留在這里招兵訓練。有一次正在訓練的時候,樊梨花聽到附近傳來女子呼救的聲音,同時周圍還伴有馬的嘶鳴和人喊罵的聲音,樊梨花覺得事情十分的蹊蹺,于是帶領著身邊的人趕到了石門山下,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一個惡霸正在搶奪一名良家女子,樊梨花自然看不過惡霸作惡的模樣,于是很快就和惡霸帶來的人打了起來,直到將他們趕到了戰(zhàn)馬溝,惡霸知道了樊梨花的本事嚇得跪地求饒,并且表示自己一定會痛改前非再也不害人,樊梨花覺得這個惡霸也是個可塑之才,于是便將他留在了身邊精心訓練,果然增強了自己的兵力。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這個樊梨花的故事,于是將這個溝命名為戰(zhàn)馬溝,并且稱呼當時他們駐守的地方為梨花寨。

歷史人物故事3

  仰望星空

  張衡從小就愛想問題,對周圍的事物總要尋根究底,弄個水落石出。在一個夏天的晚上,張衡和奶奶在院子里乘涼。他坐在一張竹床上,仰望天空,滿天的星星像無數(shù)珍珠撒在碧玉盤里。他好奇地用手指開始數(shù)星星。一顆,兩顆,三顆……一直數(shù)到了幾百顆。

  奶奶笑著說:“傻孩子,又在數(shù)星星了。那么多星星,一閃一閃地亂動,眼都看花了,你能數(shù)得清嗎?”張衡說:“奶奶,能看得見,就能數(shù)得清。您看,這顆星和那顆星,中間總是離那么遠。我數(shù)的時間久了,發(fā)現(xiàn)星星在移動,有的星星原來在天空東邊的,偏到西邊去了。有的星星出現(xiàn)了,有的星星又不見了。它們不是在跑動嗎?”

  爺爺走過來了,笑著說:“孩子,你看得很仔細。星星確實是會移動的。天上的星星是在動,可是,看起來它們之間的距離好像是不變的。我們的祖先把它們分成一組一組的,還起了名字!睜敔斖A送,指著北邊的天空,說:“你要認識星星,先要看北斗星。你看那邊比較明亮的七顆星,連在一起就像一把勺子,那叫北斗七星。勺口對著的那顆星,就是北極星。北斗七星總是繞著北極星轉(zhuǎn)……”“噢!我找到了!”張衡興奮地又問道:“那么,它是怎樣移動的呢?”爺爺想了想說:“大約到半夜,它就移到上面,到天快亮的時候,這北斗星就翻了一個身,倒掛在天空……”爺爺說的話是真的嗎?

  這天晚上,張衡一直睡不著,好幾次爬起來看北斗星。當他看到那排成勺子樣的北斗星果然倒掛著時,非常高興!但是又想:這北斗星為什么會轉(zhuǎn)來轉(zhuǎn)去呢?天一亮,他便趕去問爺爺,但爺爺也不清楚。于是,他帶著這個問題,讀天文書去了。

  南京紫金山天文臺渾天儀

  后來,張衡長大了,對天文、地理知識特別感興趣。他在京城洛陽擔任太史令,主要是掌管天文歷法的.事情,這為他的科學研究,提供了很多方便的條件。為了探明自然界的奧秘,張衡常常一個人關在書房里讀書、研究,還常常站在天文臺上觀察日月星辰。他創(chuàng)立了“渾天說”,并根據(jù)“渾天說”的理論,在西漢發(fā)明的渾天儀的基礎上,根據(jù)自己的渾天說,創(chuàng)制了一個比以前都精確、全面得多的“渾天儀”。這個大銅球裝在一個傾斜的軸上,利用水力轉(zhuǎn)動,它轉(zhuǎn)動一周的速度,恰好和地球自轉(zhuǎn)一周的速度相等。而且在這個人造的天體上,可以準確地看到太空的星象。

  人們?yōu)閺埡獾闹T多發(fā)明創(chuàng)造而驚嘆,也為張衡筆下的洋洋文采所折服。張衡的名字刻在了文學歷史的漫漫長河,也刻在了他一生都在關注的浩瀚太空。為了紀念他,聯(lián)合國天文組織將月球背面的一個環(huán)形山,命名為“張衡環(huán)形山”,將太陽系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

歷史人物故事4

  在夏朝以前,國家還沒有形成,那時候的帝王,遠不如后來帝王那么闊氣,享有許多特權;而是純粹的人民公仆,只有盡義務的份兒。帝王的子女也沒有什么太子,公主之類的特殊稱呼,身份也尊貴不起來,和百姓的子女一樣。

  炎帝有一個女兒,名叫精衛(wèi),性格開朗活潑,喜歡打抱不平。有一天,她走出小村,找小朋友玩耍,看到一個大孩子把小孩子當馬騎。小孩都累爬下了,大孩子還不肯罷休。

  精衛(wèi)走過去,指著大孩子的腦門怒斥道:“你這個人太不知羞恥,欺負小孩子算什么本事,有力氣,去打虎打熊,人們會說你是英雄!

  大孩子見精衛(wèi)是個小姑娘,生得單薄文弱,根本不把她放在眼里。他從小孩背上跳下來,走到精衛(wèi)面前說:“我是海龍王的兒子,你是什么人?竟敢來管我!”

  精衛(wèi)說:“龍王的兒子有什么了不起,我還是炎帝的女兒呢,以后你少到陸地上撒野,小心我把你掛到樹上曬干!

  龍王的兒子說:“我先讓你知道知道我的厲害,往后少管小爺?shù)拈e事。”說著動手就打。

  精衛(wèi)從小跟著父親上山打獵,手腳十分靈活,力氣也不小,見對方蠻橫無禮,并不示弱,閃身躲開對方的拳頭,飛起一腿,將龍王的兒子踢個嘴啃泥。

  龍王的.兒子站起來,不肯服輸,揮拳又打,被精衛(wèi)當胸一拳,打個昂面朝天。龍王的兒子見打不過精衛(wèi),只好灰溜溜地返回大海。

  過些天,精衛(wèi)到海中游泳,正玩得十分開心,剛巧讓龍王的兒子發(fā)現(xiàn)了。他游過來,對精衛(wèi)說:“哪天在陸地上讓你撿了便宜,今天你跑到我家門前,趕快認個錯,不然我興風作浪淹死你!

  精衛(wèi)倔強地說:“我沒錯,認什么錯。” 龍王的兒子見精衛(wèi)倔強,根本沒有服輸?shù)囊馑,立即攪動海水,掀起狂風惡浪,精衛(wèi)來不及掙扎,就被淹死了。

  精衛(wèi)死后,變成一只紅爪白嘴的小鳥,立志要把大海填平。她用嘴銜來石頭與樹枝投向大海,并發(fā)出“精衛(wèi),精衛(wèi)”的叫聲,像是在激勵自己。她年年月月,永不停歇。

  故事點評:精衛(wèi)鍥而不舍的精神,善良的愿望,宏偉的志向,受到人們的尊敬。精衛(wèi)填海的寓言故事說明了做任何事都一定要堅持不懈,勇往直前,永不言棄;面對厄運要知難而進,要對自己抱有信心,做到問心無愧。

歷史人物故事5

  不學無術的劉邦如何用人

  《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劉邦在總結(jié)奪取天下的經(jīng)驗時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人,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比魏巫x這段文字的人,都會對張良、蕭何、韓信的文韜武略佩服得五體投地。其實真正值得崇敬和景仰的,當首推漢高祖劉邦。

  知人善任,對很多人來說,踐行之委實不易。而劉邦卻恰恰做到了這一點。

  劉邦年少“不事家人生產(chǎn)作業(yè)”,及壯才混了個泗水亭長的升斗小吏,在“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大洗牌中,他居然力挫群雄,最終建立了西漢王朝。他成功的法寶是什么呢?一句話,張良、蕭何、韓信等人才起到了關鍵性作用。漢王朝建立的整個過程證明:張良在輔佐劉邦建立漢朝中起到了“參謀長”的作用,是西漢王朝的開國大功臣。蕭何輸送士卒糧餉,支援前線作戰(zhàn),起到了“后勤部長”的作用。韓信用兵如神,多多益善,屢建奇功,在垓下大敗項羽,一戰(zhàn)定乾坤,起到了“總司令”的作用。

  劉邦手下的文臣武將,大都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曹參是沛縣的區(qū)區(qū)小吏;樊噲是宰狗的屠夫;夏侯嬰是馬車夫;周勃以編席為業(yè),兼當吹鼓手幫人辦喜、喪之事;灌嬰是布販;婁敬是車夫;酈食其是窮書生;彭越、黥布是強盜。至于陳平,原是魏王咎的太仆,后從項羽入關,任都尉。他投歸劉邦以后,被任以護軍中尉之職。他曾建議用反間之計,使項羽不用謀士范增,并以爵位去籠絡大將韓信,為漢朝建立作出了重大貢獻。后來歷任惠帝、呂后和文帝時的丞相,還配合周勃,粉碎了呂后的政變。若問他個人的歷史,家里貧窮,做小官時,,又和嫂子關系曖昧,素有“盜嫂受金”之譏。而韓信呢?在他寄食于南昌亭長和漂母之家時,也受盡了豪門闊少的欺凌侮辱,有“使出胯下”的丑名。

  就是這些看來出身不好的人,有的甚至稱得上“雞鳴狗盜”之徒,“負污辱之名,有見笑之恥”,但都能為劉邦所用“卒能成就王業(yè),聲著千載”。取其所長,避其所短

  劉邦的精明之處在于用人如使器,取其所長,避其所短。張良,韓國貴族,生活于高層,擅長權謀;蕭何,沛縣吏,基層工作經(jīng)驗豐富,極富行政組織才能,故負責糧草;韓信,“項梁、項羽起事,仗劍從之”,有帶兵之勇。此“三杰”,正是劉邦用其所長、各得其所所造就的。此外,樊噲,少以屠狗為業(yè),跟隨劉邦南征北戰(zhàn)屢立奇功。陸賈,名為有口辯士,向劉邦呈《新語》12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嘗不稱善”,后成為著名的政論家。

  于是,劉邦手下,謀臣如雨,猛士如云,一時蔚為壯觀。

  劉邦的過人之處在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劉邦的隊伍里有很多人原來曾經(jīng)是在項羽手下當差的,因為在項羽的部隊里面待不下去了就跑過來投奔劉邦。劉邦敞開大門,一視同仁表示歡迎。比方說韓信,原來是項羽手下的人,因為在項羽手下不能發(fā)揮作用,就來投奔劉邦。又比方說陳平,他走的路更多——原來是魏王手下的人,因為不能發(fā)揮作用就投奔項羽,又不能發(fā)揮作用就再投奔劉邦,當陳平從項羽的軍中逃出來前往漢營時,劉邦是“大悅之”,非常高興。他問陳平,陳先生在項羽那里擔任的是什么職務啊?陳平說,擔任都尉。劉邦說,好,你在我這兒還當都尉。馬上任命陳平做都尉。任命公布以后,漢營輿論嘩然,很多劉邦的老隨從不滿意,所以就有人去到劉邦那里說陳平的壞話,但劉邦不予理睬。

  正是由于劉邦這樣的信任,陳平才愿意為劉邦效力。當時劉邦和陳平曾經(jīng)有個談話,劉邦問,你看我們現(xiàn)在和項羽處于一個膠著的狀態(tài),誰也吃不掉誰,請先生想一想有什么辦法能夠出奇制勝,盡快地結(jié)束這場戰(zhàn)爭呢?陳平說,項羽多疑,我們可以使反間計,讓項王不再信任手下的人,等于砍掉了他的左膀右臂,不就行了嗎?劉邦說,這個主意好,那就請陳先生來操作吧。費用沒有問題,馬上撥款黃金四萬斤(那個時候講的`黃金就是黃銅),隨便你怎么用,不問出入。什么叫不問出入呢?就是不報銷,不審計,你愛怎么花怎么花!只要給我把項羽搞掂了,節(jié)約下來的都歸你自己。

  對于人才,他們需要的不盡是應得的酬勞,而更多的是需要尊重和信任。要尊重這些人才,惟一的辦法就是以誠相待,實話實說。劉邦就有這個優(yōu)點,張良、韓信、陳平這些人,如果有什么問題要跟劉邦談,提出問題,劉邦全部都是如實回答,不說假話,哪怕這樣回答很沒面子。

  使用人才,首先是要信任他,尊重他,同時也應該獎勵,因為獎勵是對一個人才貢獻的實實在在的肯定。劉邦奪取天下以后,根據(jù)各個人的不同功績,對功臣論功行賞,不但封賞了蕭和、張良、韓信、彭越等一批人,還封賞了他最不喜歡的人——雍齒。雍齒一封,所有的功臣都安心了,明白了劉邦是真正的按功勞而不是按親疏行賞,一碗水端平后,公生明的效果就立竿見影。

  論功行賞時,劉邦裁定:蕭何第一。從這點上,也可以看出劉邦的老成謀國。 為什么要定蕭何為第一功臣呢?第一,蕭何是革命元老,也是建國元勛,是跟劉邦一塊兒起義的,且功勛卓著。第二,蕭何至關重要的貢獻,在于其及時搶救了大量的文書檔案。當時劉邦打進關中,軍隊沖到咸陽城里后,那些將軍們在干什么呢?搶東西,搶金銀財寶,或者忙著搶女人。只有蕭何沖進秦王朝的國家檔案館,把秦朝的地圖、賬本、各種文件資料全部保存了下來。最后劉邦一統(tǒng)天下的時候,對整個國家的形勢,比方說哪個地方窮哪個地方富,哪個地方有些什么物產(chǎn),有些什么情況,都了如指掌。

  劉邦可以說是很懂得領導藝術的典范,正是由于他能夠信任人才,使用人才,充分地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又暗中地加以防范和控制,從而把當時天下的人才,都集結(jié)在自己的周圍,形成了一個優(yōu)化組合,這樣一來,他奪得天下也是必然的事情。

歷史人物故事6

  滿腔熱忱望成圣,欲與青史共留名。惜其之才漫五車,可嘆蒼天妒人才。一個本可以成為圣賢的才子王陽明,卻因為加入了學派,不被世人承認。

  王陽明,明代文學家,思想家后。改名王守仁,原本應是與孔子、孟子齊名的圣人,卻因為加入了儒家學派,被世俗拒絕承認。從小,他就有一個愿望,那就是當圣賢。有一次,他問他的老師,人為什么要讀書,他的老師回答,讀書是為了去做官賺錢。王陽明當場就否決,說讀書是為了當圣賢。他的老師聽了,吃了一驚,認為他胸懷大志,日后必成大器,并對他說讀書可以做任何事,即可做官發(fā)財,謀取生計,也可以悟千秋之道,成就圣賢之位,所以事無絕對。而老師的這番話,也影響了王陽明的這一生。為了成為圣賢,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王守仁,并以此明志,立志成圣。為了悟道成為圣賢,他在新婚那夜跑到了荒郊之外去觀竹悟道并且在那里坐了一天一夜,終于成功悟道,一朝悟道。后來,他又加入了儒家學派,并將儒家發(fā)揚光大,讓其到達了最頂峰的`地步。但卻因為孔子對后世的影響,和他加入了其學派的緣故,他的成就沒有人去承認,最終與圣賢之位擦肩而過。

  王陽明是個令人可歌可嘆的人物,本可成圣卻生不逢時,其成就不被承認,天妒英才啊!

歷史人物故事7

  屈原是古代一位偉大的詩人,也是一位杰出的愛國者。他生在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家鄉(xiāng)在現(xiàn)在湖北的秭歸(zǐguī),離長江三峽不遠。這里風景奇美,山影水聲迷人動聽,屈原非常熱愛自己的故鄉(xiāng),熱愛楚國,可是楚國統(tǒng)治者腐敗無能,不圖進取,使國力漸漸衰弱,百姓生活也很痛苦。屈原非常著急,來到都城勸楚王改革圖強。不料他受到奸臣的陷害和攻擊,一度信任他的.楚

  王竟把他趕出都城,流放到了遠方。

  屈原一片愛國心不被人理解,難過極了。有人勸他:“楚國既然不需要你,你何不到別國去,照樣可以施展才能啊!”

  屈原回答說:“我愛我的楚國,為它的命運擔憂,為百姓的痛苦傷心。明知自己的處境很危險,可是舍不得我的故土。我希望有一天還能為它出力!

  屈原寫了許多詩,表達自己的愛國之情。他想象著自己乘著龍駕著象,在天空中翱翔,就要飛往遠方,離開楚國,忽然回頭看到了可愛的家鄉(xiāng),立刻停住了腳步。他的仆人哭了,連馬也不肯再往前走。他又回到了楚國,并下決心:“假如不能實現(xiàn)我的愿望,我就投江而死,用生命殉我的祖國!”

  不久,屈原懷著對楚國深深的眷戀,投入了汩羅江(在現(xiàn)在湖南)。他對楚國的愛也就是對中國的愛,對自己所屬民族的愛。所以全國人民至今還懷念他,每年端午節(jié)人們劃龍舟,吃粽子,就是為了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者。

歷史人物故事8

  一提起諸葛亮和司馬懿,人們都知道是三國時的冤家對頭,可傳說他們小時候還是同窗學友呢。

  那是東漢末年,**腐敗,群雄競起,天下大亂。他們的老師是個極有才學的人,不愿意在朝里當官,隱居在僻野山林,一心想教出幾個好學生,將來好安邦定國,拯救天下百姓。諸葛亮、司馬懿的父親和這位老師相好,都將自己的孩子托付給他。這兩個孩子聰明伶俐、勤奮好學,老師很喜歡他倆,悉心指教。他倆的`學業(yè)進展很快,不相上下。

  這位老師有一部奇書,是先人秘傳。這書里天文地理、用兵布陣、治國安民等策略,樣樣俱全,誰得到了它,就能干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yè),真是天下第一奇書,因此人們又叫它“天書”。這位老師年過花甲,膝下又無一男半女,為此就打算把這書傳給一個心愛的學生?墒莾蓚學生究竟傳給誰呢?當時諸侯割據(jù),群雄紛爭,要是把書傳錯了人,豈不誤國害民,違了自己的心愿。因此,老師一直猶豫著,沒有決定究竟傳給哪個學生。他更細心地觀察著兩個學生的品德志向。諸葛亮和司馬懿也都知道老師有一部奇書,都很想得到這部書,為此也都更加殷勤待師,苦學苦讀,以求老師喜愛,賜贈奇書。

  一天,老師領著他倆到房后的小山頭上,講述山川地理、用兵布陣之法。對面的山崖上有個樵夫在砍柴,不慎跌下了山崖。師徒三人一見,同吃一驚。老師猛一閃念,繼續(xù)不動聲色地講述。司馬懿也就安然地聽著。諸葛亮卻飛步跑下山坡,扶起受了重傷的樵夫,察看了傷勢,迅速在周圍找了幾樣草藥,嚼碎后敷在傷口上,又把自己的衣襟撕下來,扎好了傷口。這時,老師若有所悟地點了點頭,才領著司馬懿下山,幫助諸葛亮把樵夫送回了家。

  又過了一段時間,諸葛亮接到一封家書,說是他父親病重,想讓他回家去看看。諸葛亮隨即含淚辭別了老師學友,匆匆回家去了。歸家不久,父親就去世了。他含悲忍痛,細心料理了父親的喪事,又在父親墳前盡孝過了“五七”,才回到老師的身邊。說來也巧,幾天以后,司馬懿也接到一封家信,說是他母親病重,思子心切,想讓他回家見一面?墒撬抉R懿怕他走后老師把奇書傳給諸葛亮,就推三推四回了一封信,終于沒有回家去。老師嘆息地搖了搖頭,心里也就暗暗地拿定了主意。

  一個多月后,老師偶感風寒病倒了。兩個學生守在床前,煎湯熬藥,細心照料。怎奈老師年邁體弱,病勢一天天沉重起來。一天,諸葛亮出外給老師挖草藥,司馬懿在床前伺候。他見老師昏迷不醒,就偷偷溜進老師的書房,東扒西找,終于找到了一個小箱子。他偷著打開一看,果然是那部奇書。正在這時,聽到老師喊他,他來不及細看,心想,老師近來更偏愛諸葛亮了,要是等下去,這部奇書肯定到不了自己手里。現(xiàn)在書已到手,此時不走,更待何時?他沒理會老師的呼喊,偷偷地背起箱子逃跑了。

  等諸葛亮采藥回來,老師睜開了雙眼,讓諸葛亮把自己扶下病榻,揭開下邊的夾層,取出一個黃包袱,雙手交給諸葛亮,又深情地看了諸葛亮一眼,輕聲囑咐道:“我死后,房尸同焚,速走他鄉(xiāng)!闭f罷,就閉上了雙眼。

  諸葛亮遵照老師的囑咐,忍痛燒了房子和老師的尸體,背起黃包袱,立即歸家,隨叔父到了南陽,隱居在隆中,潛心攻讀起來。

  再說司馬懿逃回家里以后,打開箱子細看盜來的奇書。翻到后邊一看,只見上面寫著四句話:“定國須愛民,盡孝奉雙親。兩者皆相悖,怎做傳書人?”這才知道盜來的原來是部假書。他惱羞成怒,隨即帶人趕到老師的住地,誰知那里早已變成一片瓦礫了。

歷史人物故事9

  據(jù)考證,東平王張巡,唐代蒲州河東(今山西永濟)人,生于唐中宗景龍二年,卒于唐肅宗至德二載。開元末中進士第三名,初仕為太子通事舍人。天寶年間,調(diào)授清河(今河北清河)縣令,政績考核為最高等,任期滿后回京。當時, 楊玉環(huán)的族兄楊國忠執(zhí)掌朝政,權勢顯赫,留京待遷的官員紛紛走楊國忠的門路。這時有人勸張巡去拜見楊國忠,被他拒絕了。因不愿阿附權貴,盡管政績突出他也未能遷升高官。不久,他調(diào)授真源(今河南鹿邑)縣令。真源地處中原,豪強地主很多,他們勾結(jié)官府為非作歹,魚肉百姓,橫行鄉(xiāng)里,其中以官僚豪強華南金最為橫暴。張巡到真源之前對華南金惡行早有耳聞,上任伊始,他即將華南金關押起來,然后

  依法懲殺。之后,赦其黨羽,威恩并施,從此人人向善,莫敢違法。張巡為政簡約,人民安居樂業(yè)。 唐玄宗天寶十四載,安祿山、史思明興兵叛亂。張巡與許遠合兵守睢陽,堅守數(shù)日,援絕糧盡,城陷被殺。唐玄宗封張巡為東平威烈昭濟顯莊靈佑王,立廟祭祀。百姓圖簡約方便,故呼為“東平王”。后來南方各有廟祀,進而遍及全國。

  人們何以對張、許二人如此敬仰,主要是被他們的.英雄氣概所感動。按《舊唐書·張巡傳》:巡紳氣慷慨,每與賊戰(zhàn),大呼誓師,眥裂血流,齒牙皆碎,城將陷,西向再拜,曰:“臣智勇俱竭,不能勢遏強寇,保守孤城。臣雖為鬼,誓與賊為厲,以答明恩!闭怯捎趶堁灿小俺茧m為鬼,誓與賊為厲”之語,所以民間都以張巡為驅(qū)鬼辟疫之神,其形象則赤發(fā)青面,吻出四牙,狀其獰惡。

  趣聞:

  道教中有個說法,張巡和岳飛都是張飛轉(zhuǎn)世投胎的,一取其姓一取其名,宗教轉(zhuǎn)世投胎之說這里不論,單從這種說法可以看出,古代人認為張巡和岳飛還是有很多共同點的。

  馮夢龍《喻世明言·游酆都胡毋迪吟詩》載:“岳飛系三國張飛轉(zhuǎn)生,忠心正氣,千古不磨。一次托生為張巡 ,改名不改姓;二次托生為岳飛 ,改姓不改名!

  另外,《說岳全傳》中寫岳飛是大鵬金翅鳥轉(zhuǎn)世。

歷史人物故事10

  最近,我讀了《你不可不知的中國名人故事》這本書,其中一代君王——李世民的故事最讓我印象深刻。

  李世民童年受到過良好的教育,既精通經(jīng)史又擅長騎射,可謂文武全才。當上皇帝后,他尊重人才,愛惜人才,君臣之間親密無間。在這種開明、融洽的環(huán)境下,許多人的遠大理想和政治抱負都得到了實現(xiàn)。國家政治清明,國泰民安,出現(xiàn)了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的繁盛局面。

  顯然,李世民是一個成功的君王,他為什么會成功呢?我認為有以下兩點要素:一、從個人方面來說,李世民文武雙全。俗話講:文能安邦,武能定國。李世民能文能武,這是他能夠成功的.一大要素;二、在治國方面,李世民善用人才,不僅如此,他還能將優(yōu)秀人才的優(yōu)點充分發(fā)揮出來,做到人盡其才,這也是他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這兩方面的要素李世民都具備,他的成功是理所當然的。

  就拿我寫毛筆字來說吧,我從一開始的“鬼畫符”到后來的幫親朋好友寫春聯(lián),也是有原因的,一是我喜歡寫毛筆字,我認為自己具有寫好毛筆字的能力;二是我能寫好毛筆字離不開老師孜孜不倦的教誨。沒有了老師的指導,就算我能力再大,也不能把毛筆字寫好。再說,李世民治理好國家也需要大臣們的輔佐,沒有了大臣們的齊心協(xié)力,他一個人也肯定治理不好國家的。所以我們要想取得成功,除了自身具有成功的能力之外,還需要眾人的幫助和指導。

  我敬佩一代明君——李世民!

歷史人物故事11

  齊地人劉庭式還沒中舉時,心想迎娶自己的.同鄉(xiāng)的女兒,兩家已草成婚約然而還沒給女方送禮。到劉庭式中舉,自己的未婚女友因患病,兩眼都瞎了。女家是農(nóng)耕之家,很窮,不敢再提起婚事。有人規(guī)勸他迎娶那家小女,劉庭式笑著說:“我的心已經(jīng)許配給她了。雖然她兩眼瞎了,怎能違背我當初的本心呢!白詈笥⒘嗣づ,并和她共同生活到老。

  原文:

  齊人劉庭式未及第時,議娶其鄉(xiāng)人之女,既成約而未納幣也。庭式及第,其女以疾,兩目皆盲。女家躬耕,貧甚,不敢復言;騽窦{其幼女,庭式笑曰:“吾心已許之矣。雖盲,豈負吾初心哉。”卒取盲女,與之偕老。

歷史人物故事12

  望梅止渴(曹操)

  [釋義] 想吃梅子;流出口水;就不渴了。比喻愿望無法實現(xiàn);用空想安慰自己。

  [語出] 元?賈仲名《對玉梳》:“你要我便是望梅止渴!

  [辨形] 渴;不能寫作“喝”。

  [近義] 畫餅充饑 [反義] 名副其實

  [用法] 用作貶義。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辨析] ~和“畫餅充饑”;都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赏ㄓ。但~表示空等、空想;沒有實際行動;而“畫餅充饑”往往有聊以替代的畫餅的行為。

  [例句] 如果不潛心鉆研;一心只想走捷徑;恐怕是~;無濟于事的。

  [成語故事]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云彩也沒有,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郭翰很有禮貌地問: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zhàn)機,心里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qū),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qū)u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辈懿傧肓艘幌抡f,“不行,時間來不及!彼戳丝辞斑叺臉淞,沉思了一會兒,對向?qū)дf:“你什么也別說,我來想辦法!彼来丝碳词瓜旅钜蠹涌焖俣纫矡o濟于事。腦筋一轉(zhuǎn),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仿佛已經(jīng)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歷史人物故事13

  諸葛亮臨死時曾說:“我死之后,但謹自守,慎勿復來也!焙髞硎Y琬、費祎都基本繼承了這個自守的國策,在姜維躍躍欲試的時候總是抑制其行動,每次都只給他不超過一萬的人馬。延熙十六年,執(zhí)政的費祎不幸被魏國降將郭修刺殺。姜維繼任大將軍后,蜀國再次由守勢轉(zhuǎn)為攻勢。

  姜維字伯約,本是魏國天水郡冀縣人,是遠近聞名的孝子,年少時就希望功成名就,做事不同于常人。后為州從事,參本郡軍事。公元228年他被第一次北伐的諸葛亮收服。姜維當時是被迫投蜀的,卻誰也不料后來對蜀漢最忠心的竟然是這個降將!姜維初投諸葛亮,諸葛亮即高度評價了他“其人,涼州上士也”,辟為倉曹掾,加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糧谷是軍之最要,這個任命足見姜維在諸葛亮心目中的地位和期望。姜維后迅速遷中監(jiān)軍、征西將軍,可謂少年得志。與在魏國受到的冷遇和猜忌相比,諸葛亮如此厚待,怎么不叫姜維肝腦涂地?諸葛亮很重視鍛煉姜維,幾度出兵,都把他帶在身邊言傳身教,教授平生所學,使姜維深切感受到了諸葛亮公忠體國、鞠躬盡瘁的高貴品質(zhì),也使他的能力迅速提高。可以說,諸葛亮之待姜維,有師生之誼,也有父子之情。

  姜維參與北伐,共計有十一次以上。他最大成績是第七次,即延熙十八年(公元255年)魏國毋丘儉、文欽反叛,司馬師病死的那一次。姜維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經(jīng)于洮西,王經(jīng)眾死者數(shù)萬人。在諸葛亮手中,最好的也不過曾經(jīng)是斬首數(shù)千人。次年的第八次北伐,是姜維遷大將軍后的第一次,這時他已經(jīng)54歲了,這次他與鎮(zhèn)西大將軍胡濟約會于上邽。但胡濟失期不至,姜維被魏國大將鄧艾破于段谷,死者甚眾。姜維自貶為后將軍,行大將軍事。景耀五年(公元262年)的'第十次北伐,姜維率眾出漢、侯和,為以逸待勞的鄧艾所破,只得還住沓中。此時,蜀軍多次徒勞無功,實力削減;而且宦官黃皓弄權,姜維只得在外屯兵,形勢轉(zhuǎn)為戰(zhàn)略防御。但姜維的北伐總的來說還是勝多敗少,軍隊損耗也是魏重蜀輕,而且決戰(zhàn)于魏地,蜀漢未受侵擾,就蜀漢弱小的綜合國力而言,成績也是優(yōu)秀的。。

  蜀國一旦停止進攻,魏軍就不請自來了!八抉R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馬昭早欲仿效曹操當周文王,只是功業(yè)不顯,所以計劃滅蜀。但此時,唯獨沒有和蜀軍交過手,不知道蜀軍厲害的司隸校尉鐘會贊成攻蜀。司馬昭大怒,派主薄師纂威脅和蜀軍打了多年交道的征西將軍鄧艾,不愿去的鄧艾無奈才不得不奉命。于是司馬昭派十八萬大軍,其中鄧艾率兵三萬自狄道攻沓中姜維,雍州刺史諸葛緒率兵三萬到武街絕姜維歸路,鎮(zhèn)西將軍鐘會十萬多自駱谷襲漢中,同時還虛張聲勢,假裝做出造船欲攻東吳的模樣。大軍出發(fā)時,還有將軍鄧敦說蜀不可討,被司馬昭殺了祭軍。

  此時蜀國全國只有十萬人馬,在前線的不過五萬左右。姜維得知消息后,上表劉禪諸遣諸軍分護陽安關口及陰平橋頭,以防患于未然。但劉禪誤聽黃皓的胡言根本沒有防御。鐘會自己率領大軍直撲漢中陽安關,守將是傅僉和蔣舒,蔣舒本為武興督,在位無功,被派去助傅僉守關,因此懷恨在心,見到魏軍前來,就出城投降。胡烈乘虛襲城,傅僉戰(zhàn)死。姜維一聽說鐘會大軍進入漢中,就率全軍向漢中轉(zhuǎn)移。諸葛緒的三萬魏軍早占據(jù)咽喉要道——陰平橋頭,姜維歸路被斷。不料姜維不愧是諸葛亮的高足,他使用調(diào)虎離山之計,做出一副抄魏軍后路的樣子。諸葛緒果然上當,后退三十里。其實姜維只入北道三十余里,一聞諸葛緒北上,就立刻還軍穿越陰平橋頭。等到諸葛緒知道上當,還師阻截,蜀漢已經(jīng)通過陰平橋頭一天了。

  姜維等退保劍閣,據(jù)險而守。此時魏軍發(fā)生了第一次內(nèi)訌,諸葛緒不愿聽鄧艾指揮而靠近鐘會,不料正中鐘會下懷,借口他畏懦不前用囚車送回,還兼并其軍。鐘會勸降姜維不成,就猛攻天險劍閣,但無法攻克,而糧食將盡,士卒疲憊,只好準備“高興而來,敗興而歸”打退堂鼓了。

  但是,鄧艾偷度陰平景谷道成功!他自陰平道走無人之地七百多里,其地山高谷深,至為艱險,鄧艾帶頭以氈裹著自己滾下山谷,將士魚貫而進。此時江油關守將馬邈主動投降,蜀國令代理都護衛(wèi)將軍諸葛瞻拒敵,可他不是占據(jù)險要拒守,而是與得到休養(yǎng)的魏軍硬戰(zhàn),先勝后敗,伏尸數(shù)萬,諸葛瞻等戰(zhàn)死沙場,其子諸葛尚嘆曰:“父子荷國重恩,不早斬黃皓,以致傾敗,用生何為!”飛馬沖入敵陣戰(zhàn)死。鄧艾又一鼓作氣攻陷雒縣,“黑虎掏心”威脅成都,蜀國無險可守,劉禪在譙周等主降派勸導下決定請降,北地王劉諶怒曰:“若理窮力屈,禍敗必及,便當父子君臣背城一戰(zhàn),同死社稷,以見先帝可也。”可貪生怕死的劉禪不納。是日,劉諶哭于劉備廟,殺妻、子后自殺,左右無不涕泣。

  六神無主的劉禪派張紹(張紹,張飛次子)和譙周等帶著降書去請降。鄧艾見天上掉下了“餡餅”,很高興地接受了。鄧艾一到成都,劉禪就忙不迭地率太子劉璿及群臣六十多人面縛抬棺來到鄧艾的軍門投降,被鄧艾依東漢鄧禹故事,承制拜為代理驃騎將軍,蜀漢就此滅亡。蜀漢的滅亡,為晉的統(tǒng)一全國打下了基礎。論功,鄧艾是當之無愧的滅蜀第一功臣。劉禪又派人去廣漢郪縣命令姜維等投降,姜維等得到命令,“將士咸怒,拔刀斫石”,但無奈只得到鐘會軍中投降。

歷史人物故事14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這是他的詩句,他愛好游山玩水,給人們留下了一篇篇千古佳文,被人們稱之為“詩仙”,他就是李白。

  李白在我的眼中,是個聰明絕頂,才華橫溢的人,然而唐玄宗只讓他侍詔翰林,做文字侍從之臣,當時,皇帝沉溺楊玉環(huán)的'美色之中,不管百姓之疾苦,國家之安康,都在李白的詩中流露出來了。

  有才華卻不遇,壯志難酬的悲憤:“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笨沼幸簧聿湃A,卻遇不到懂“我”之人,不能才盡其用。

  我眼中的李白,是個愛寫山水詩的人,“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這些都是用夸張手法寫的,因為這些詩句,他寫的詩成了浪漫派的風格,字里行間,處處灑脫。

  李白剛奔花甲就與世長辭了,一顆古文學之星隕落了,但人雖已經(jīng)離世,但卻給人們留下了永傳不朽的詩句。

歷史人物故事15

  清朝末年,我國派出了第一批出國留學生.他們都是些少年.有個才12歲的少年叫詹天佑。1905年,修建北京到張家口鐵路的.消息傳開了.英國和俄國都爭著要修,雙方爭執(zhí)不下,最后達成”協(xié)議”,說中國假如不讓他們修,他們就什么也不提供.清朝政府這才讓詹天佑擔任總工程師.有人說他自不量力,勸他不要承擔這項難度非常大的工程.詹天佑說:”京張鐵路假如失敗,不但是我的不幸,也會給中國帶來很大損失.外國人說中國工程師不行,我則堅持由自己來辦!”

  為了給中國人爭口氣,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進去,和工人們一起吃住在工地,細心勘探,大膽試驗,經(jīng)過4年艱苦的勞動,終於成功地修筑了京張鐵路.這是中國人自己設計施工的第一條鐵路,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志氣!

【歷史人物故事】相關文章:

歷史人物故事 關于歷史人物的故事06-25

歷史人物的故事01-03

歷史人物的故事04-24

歷史人物的故事【精選】06-03

歷史人物的故事07-08

歷史人物經(jīng)典故事05-27

歷史人物歷史故事06-20

歷史人物故事04-13

[通用]歷史人物的故事07-08

歷史人物歷史故事【經(jīng)典】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