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班級文化建設的反思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今天,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tài)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tài)中自己的表現(xiàn)。那么應當如何寫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班級文化建設的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班級文化建設的意義和標準應體現(xiàn)變革與提升
變革班級文化,重建班級文化對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推進學校和諧發(fā)展,提升班級品位,深化教育改革,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
1、文化變革是一切變革的根本力量。
從班級文化建設入手,是探索建設和諧班級,促進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有效策略。隨著改革的不斷推進,班級必然面臨許多問題改革,重建班級文化,有利于改變班級中某些落后的文化,有利于使教育改革進一步深化。這就要求我們建立一種具有精神感召力、創(chuàng)新活力的班級文化。
2、搞好班級文化建設可以提升班級品位。
班級品位是指班級教育體系的品質與層次。班級品位反映的是班級中人的品位,人的生活方式,人的行為方式,以及班級作為一種組織內在的性質、功能及其運作方式,其核心是班級文化。有品位的班級基本標準包括:(1)班級中人的生活方式以及行為方式思想意識、價值取向和行為態(tài)度的合理性;(2)班級組織的性質表現(xiàn)與制度化組織與日常生活組織、學習組織的有機統(tǒng)整,人的地位、人格、權利、能力得到合理的尊重與發(fā)展;(3)具有優(yōu)化的教育活動體系,具體表現(xiàn)為一整套先進的理念,一整套具有活力的教育行為方式,一整套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班級制度,一整套具有精神感染力的班級文化。班級品位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經營的,班級文化的提升有利于促進學校的系統(tǒng)變革。
二、班級文化的內涵及構成應具有彌散性、日常性、價值性
“班級文化”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它往往使人更多地把文化建設僅僅理解為班級物質環(huán)境的文化建設,忘卻了對班級文化的整體關照。隨著人們對班級文化的整體關照,班級文化具有了更豐富的內涵。
究竟什么是班級文化?一直以來人們有不同的理解,我認為,它是指班級所有成員在班主任的引導下,在朝著班級共同目標不斷邁進的過程中,用智慧和實踐所創(chuàng)造出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積極良好的班級文化具有無形的教育功能、凝聚功能、激勵功能、制約功能,這些功能一旦形成就會產生巨大的力量,可以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促進一個班級快速健康地發(fā)展。因此,如何創(chuàng)建一個良好的班級氛圍是每一個班主任所要思索的問題。班級文化時刻影響著學生的認識及對教育價值的追求。作為思想意識的班級文化不僅直接影響并反映教師的教育觀念體系,而且影響教師處理教育事件或教育問題、采取教育行為的普遍思維方式,最終體現(xiàn)為班級中人的普遍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tài)度。
班級文化是內隱在教育理念、教育行為方式、班級內部制度及班級環(huán)境等因素中的價值取向,其核心是班級作為一種有活力的組織內在的“人文系統(tǒng)”。從其對學生和教師的發(fā)展作用來看,具體包括學生文化、教師文化和管理文化。從其他方面來看,班級文化包括觀念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質文化,但班級文化就是教育理念、行為、制度和物質,只有當教育理念、行為、制度和物質環(huán)境真正進入師生的生活過程之中時,才真正具有教化意義。從此意義上說,班級文化不僅僅包括外顯的層面,更重要的是內隱的層面,它內隱于班級人的生活之中,因此,班級文化具有導向意義,具有彌散性、日常性、價值性。
三、班級文化應以人為本,體現(xiàn)“童心、童真、童趣”
班級文化建設基本出發(fā)點應“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是班級文化的根本指導思想。一方面要尊重學生的人生歷程的發(fā)展需求,尊重作為人的人格和尊嚴,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發(fā)展需要,突出以學生發(fā)展為核心構建班級文化。另一方面要突出教師的作用,用教師的發(fā)展引導學生感悟“人生”。以人為本的班級文化在小學教育中應具體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是兒童文化,小學教育活動體系的設計與實施、小學教育環(huán)境的設計都應關注兒童的生活背景和生活需要,體現(xiàn)“童心”、“童真”、“童趣”;第二是教師文化,要能引領學生感悟“教育人生”的意義。讓班級成為學生的搖籃,教師成為優(yōu)秀的搖籃人,使教師和學生都能得到很好的發(fā)展和成長。
四、班級文化應以學生為本,凸顯學生文化
班級文化建設應凸顯學生文化,學生文化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核心價值原點。班級文化應在“學生觀”和“教育觀”的基礎上建立起來,反映教師和學生的人格和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在班級中地位等方面觀念上和行為上的傾向性。要以學生為本,首先要確立全新的學生觀。班級文化建設中要清醒地認識到:學生不是一個需要填滿的罐子,而是一顆需要點燃生命的火種,全面理解學生。
確立正確的學生觀,是建立小學班級文化的根基。學生是生活中的人,是具體的人,是未完成的人,是有待發(fā)展的“完人”。因此,面向小學生的教育必須面向學生的生活,面向他們生活的世界,處理好學生與社會的關系、學生與自我的關系、學生與自然的關系、學生與文化的關系,在引導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形成對生活世界中各種問題的健全價值觀、良好的情感,逐步形成健康負責的生活態(tài)度。
【班級文化建設的反思】相關文章:
班級文化建設標語12-14
小學班級文化建設[精選]09-15
班級文化建設方案(經典)05-21
班級文化建設方案07-28
班級的文化建設方案07-18
班級文化建設口號12-14
班級文化建設心得01-05
班級文化建設總結12-16
班級文化建設口號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