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校園心理健康主題廣播稿
有在廣播站鍛煉的學生都知道,我們廣播前都會提前準備好廣播稿,一份漂亮的廣播稿能提高節(jié)目效果,我們該怎么去寫廣播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校園心理健康主題廣播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校園心理健康主題廣播稿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崖城鎮(zhèn)中心學校紅領巾廣播站正在直播,歡迎您的收聽。我是主持人xx,今天我想和大家來談談有關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請聽《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根據世界心理衛(wèi)生協會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標準,并結合小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特點,我們把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標準確定為5個方面,即智力發(fā)展水平、情緒穩(wěn)定性、學習適應性、自我認識的客觀化程度、行為習慣。
(1)智力發(fā)展水平:雖然智力發(fā)展優(yōu)秀者并不一定擁有健康的心理,但如果智力發(fā)展水平低下,那將毫無心理健康可言。因此,一個心理健康的小學生,其智力發(fā)展應屬于正常。相反,若智力水平低下,是算不上心理健康的。
。2)情緒穩(wěn)定性:一個心理健康的小學生,一般是心境良好,愉快、樂觀、開朗、滿意等積極情緒狀態(tài)占主導,但同時又能隨事物對象的變化而產生合理的情緒變化。所謂合理的情緒變化是反應,當有了喜事感到愉快,遇到不幸的事時產生悲哀的情緒。此外,還能依場合的不同,適當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3)學習適應性:一個心理健康的小學生通常喜歡上學,覺得學習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感到輕松;對于學習內容往往抱有濃厚的興趣,樂于克服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學習效率高。
。4)自我認知的`客觀化程度:心理健康的小學生能順利地從以自我為中心向去自我中心階段轉變;能將自己同客觀現實聯系起來,主要從周圍環(huán)境中尋找評價自己的參照點,對自己的認識開始表現出客觀性。
(5)行為習慣:心理健康的小學生一般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外部刺激的行為反應適中,不過度敏感,也不遲鈍;他們不會因雞毛蒜皮的事情而大發(fā)脾氣,也很少出現讓人覺得莫名其妙的舉動,其行為表現同他們的年齡特征相吻合。請同學們在聽了之后結合上面的標準進行自我測試,不好的方面我們要努力改正,好的方面我們要堅持!希望大家都能有一個健康快樂的心情!
親愛的同學們,我衷心地祝愿:紅領巾廣播站能成為你的良師益友,愿它能帶走你所有的煩惱,為你帶去無盡的歡樂;愿它能給你留下美好的回憶,伴隨你度過金色的童年。為了使它辦得更好,也真誠地希望老師和同學們能給我們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我們將表示衷心的感謝。紅領巾廣播站xx我們大家的朋友,讓我們一起來關心它吧!
本期播音員感謝大家的收聽,同學們,下次再見!
校園心理健康主題廣播稿2
以新聞把握政治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唱響主旋律一直是新聞媒體的重要任務。新聞的政治功效在于謳歌正義,弘揚正氣,牢牢把握時代主旋律,打好主動仗,引領先進文化和高尚的道德風尚,鼓勵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社會主義建設。在校園廣播中,為滿足學生關心國家大事,了解社會生活的需求,我們注重發(fā)揮新聞的育人功效,以新聞把握政治導向。每天分時段轉播中央、省、市人民廣播電臺的重要新聞,播報“校園新聞”,使學生及時了解到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國內重要大事,國際政治形勢,以及校內的中心工作等,通過不同層面的新聞播報,為學生了解社會打開一扇窗,以正確的導向引導學生,逐步增強學生的政治素質,為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奠定基礎,使他們端正學習態(tài)度,明確學習目標,樹立遠大理想,堅定政治方向。
以服務推進育人效果。節(jié)目只有突出為學生服務特點,才能滿足學生的多元化、個性化需求,得到學生的關注,受到學生歡迎,推進育人效果。如何搞好服務,我們堅持以學生為本,定期深入廣大師生中間開展問卷調查,了解廣大師生對所開設欄目的意見和改進建議,挖掘學生的“興趣點”“關注點”,才能切實把握學生所需,開展針對性服務。我們針對新生入校期間,對學校各方面情況了解不多和了解渠道較窄的情況,開設“美麗的校園”欄目,對學校發(fā)展歷史、辦學方向、校園文化、科室設置和服務設施、服務站點、志愿者組織、辦事指南等方面逐一詳細介紹,不僅使學生對學校有了較全面的了解,而且也增強了入校新生的歸屬感。針對學生成長階段對心理健康知識的需求,開設“健康成長”欄目,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針對即將畢業(yè)的學生,就業(yè)問題是學生普遍關注的`焦點,為滿足學生就業(yè)指導需求,我們開設“就業(yè)指導”欄目,介紹就業(yè)信息,進行求職指導等,幫助學生順利就業(yè)。另外,通過介紹青工技術能手、勞動模范等一批先進人物的奮斗歷程,使學生從中獲得激勵和啟迪。聘請有成就的畢業(yè)生來校做報告,通過現身說法,增強學生的愛崗之心、創(chuàng)業(yè)之情,為學生盡快適應崗位、融入社會奠定了基礎。
以輿論引導實現自我教育。校園思想教育有多種渠道和形式,而校園廣播主要是通過輿論的力量來發(fā)生作用。它通過客觀地描述公眾周圍發(fā)生的事情,以及公眾對這些事情的評價,引導聽眾自己判斷是非,以調整自身思想和言行,從而實現自我教育。為此,我們不斷豐富節(jié)目內涵,強化輿論引導,弘揚真善美,批判假惡丑,教育引導廣大學生逐步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質,養(yǎng)成文明的行為習慣。一方面針對一些人信仰多元、追求時尚偏激的問題,大力開展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學習教育活動,精心設計欄目,開設“道德模范大講堂”“道德在線”“擁抱文明”等欄目,大力宣傳先進模范的先進事跡,同時開設“身邊好人”欄目,發(fā)現身邊典型,培育身邊典型,營造宣傳先進、學習先進、爭當先進的濃厚氛圍。另一方面,在以正面宣傳為主的同時,我們通過“聽眾信箱”欄目對不文明行為進行曝光,開展直接批評,通過公眾輿論作用達到鞭策落后的目的。
校園心理健康主題廣播稿3
當時間的渡輪緩緩駛離了港口,帶走了關于你的思念,我是否還應該謹守曾經的諾言?當瑟瑟秋風帶走了落葉,是該責怪風的殘忍,樹的無情?還是埋怨葉的失信?
當嘴角上揚的弧度一分分的減少,當我們學會了冷靜,學會了忍耐,學會了理解,年少的軀殼就被青春涂上了錯誤的色調。
瀟湘,我最初的摯友,曾經的戀人,而今的陌路。你現在過的還好嗎?我也曾多次想打電話給你,但又恐懼電話那頭令人窒息的沉默,終究還是沒能如愿。你送我得杯子,我還沒有舍得用過,至今仍安祥的在書架之上,還有你給我的那支筆,我不小心把它弄丟了,很抱歉啊!偶爾翻看以前的日記本,里面有幾頁是寫關于你的`,只是從來都沒有讓你看過。現在也沒有必要了,還有,我早已經失去了寫日記的習慣,F在再回頭看看以前寫過的東西,覺得自己真的好傻,傻的可笑又可愛。行文至此,突然不知道該寫些什么了,之前明明有很多話想說的,請允許我用插敘的方式抄一段原先日記中的話,借空我再想想,從哪說起。
但一個人久了,有時候未免會有些傷感,走在繁華街道上,看著熟悉的建筑與街景,終于明白了什么是物是人非了。這也才理解了雷龍大哥那句歌詞‘有些故事總是難忘,有些人卻總是難放,.....,走在有你的老地方,想著你我淚流滿眶....”當然,我是沒有哭的,至少也沒讓人看見,反而有點想笑,笑我自己,嘲笑的笑....夜里一場秋雨,早晨的風很涼爽,很愜意,我也懶得去添衣服,就這么著吧!管它呢,迎著秋風我在想:這陣秋風又會帶走誰的思念?”
高中那會兒,學習都很緊張,我怕會影響你的學習,刻意與你保持著距離,只在周末才去找你,可是你每個周末貌似都要回家的。知道你喜歡吃泡芙,我就每周末都跑老遠去給你買,其實我并不喜歡吃那玩意兒,即使有時候很忙,我也會抽時間打車去買,生怕讓旁人捎都覺得不夠誠意。
你的學習成績不太好,并不是因為你學習不夠用心,不夠努力,而是你沒有找到適合你自己的的學習方法。但我跟你在一起時從來不談學習上的事兒,我知道你一聽到學習就會抓狂的,還記不記得“有間水吧”?我天天路過哪里,賭物思情吶,我一共去過哪里5次其中3次是和你一起去的,還有一次是和一群兄弟們一起去的,最后一次我自己去的,去畫個句號。我還和以前一樣點了2瓶啤酒,一牒葡萄干,一牒開心果,我在那里呆呆的做了好久,差不多把你我之間的事都回憶了一遍,然后還在許愿墻上貼了小紙條,之前我說要寫的,可你執(zhí)意不肯,我也沒有強求,這次我自作主張了,“祝你早日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
近墨的暗影,不羈的雜亂,潦草地謄寫著一直以恒定姿態(tài)存在的困頓與笑容卻一直未成比例。站在年華的岔口撿拾傍晚丟失的流螢,海浪卻打濕了好不容易擦干灰跡的笑容。
而今,你我分隔兩地,遠隔千里,但我始終把你藏在心底,因為你曾說過,我們,還會是朋友。
是否闊別眼淚就能把諾言變得無比堅強?而那些青春未完的歌,還是沒有人能唱到最后。
情亦好,仇亦好。人生又有幾度秋涼?時光易把人拋,才紅了櫻桃又綠了芭蕉,電光火石重的此生誰不為愛恨名利所擾?落葉無可對秋笑,落紅想必無春愁。脫離牽掛的我無欲亦無求,只渴望踏落葉賞落紅,笑看一江春水向東流!
【校園心理健康主題廣播稿】相關文章:
校園主題廣播稿02-13
校園主題廣播稿01-03
校園安全主題廣播稿01-18
校園廣播稿經典有主題02-13
青春主題校園廣播稿01-15
文明校園主題廣播稿01-04
軍訓主題校園廣播稿01-08
心理健康教育校園廣播稿06-07
感恩主題校園廣播稿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