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死場》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生死場讀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生死場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生死場讀后感1
《生死場》描寫了“九·一八”事變前后,哈爾濱近郊的一個偏僻村莊發(fā)生的恩恩怨怨以及村民抗日的故事,字里行間描摹著中國人于生的堅強與死的掙扎。
魯迅先生評論“這自然還不過是略圖,敘事和寫景,勝于人物描寫,然而北方人民的對于生的堅強,對于死的掙扎,卻往往已經(jīng)力透紙背;女性作者的細致的觀察和越軌的筆致,又增加了不少明麗和新鮮。”
也許是因為蕭紅是女性,從女性角度出發(fā)的緣故。生死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里面的女子。她們沒有反抗的凄慘的命運,似乎也沒反抗的意念,仿佛生來就是男人的奴隸。那里的人,拼命的要活著卻無視別人的生命。就像月英的結(jié)局,結(jié)束于她男人給她弄來的.磚上面,身體成了蛆蟲的家,與那些同他一樣命運凄苦的女人相伴,長眠荒山。
讀完該作品,雖說未能真真切切領(lǐng)悟文章真諦,但是對于生與死的意義有了些許的感悟:生死的界限,在于你是否存在。沒有生命是卑微的;钪,是我們最大的恩賜。我們活著,也應該讓被人知道我們活著。如同生死場里的人那樣活著,沒有意義。
生死場讀后感2
蕭紅在《生死場》中,不但寫出了愚夫愚婦的悲歡苦惱,而且還寫出了藍天下的血跡模糊的大地和流在那模糊血土上鐵一樣中的戰(zhàn)斗意志。在文中,一開始我就挺欣賞趙三的,因為他敢于參與到“鐮刀會”中與地主對抗,雖然后來因為一些意外而放棄,但他卻有勇氣起來反抗。最后,趙三成了三爺。他雖然老了,但他仍然鼓勵年輕人起義,參加革命。
還有二里半,他在最后毅然決定去找革命軍,他們的`精神代表著那個年代人們不屈的一致與反抗日軍的斗志和民族氣節(jié)。
那個年代動蕩不已,在蕭紅悠緩的調(diào)子下,我看到的是一種生生死死,生的堅強,死的掙扎,正是這種生死反映出人的最內(nèi)在最本質(zhì)的東西。在生生死死中,有一種美永恒的東西,實際上不是生命,生命一定是生生死死的,但這種生生死死中,滲透著大悲,大喜,大愛,大恨。
人生來這個世界,不是為了死而來的,“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逼鋵崳蛘弑旧砭褪且环N生命的追逐,在追逐與被追逐的人群中完成對自我生命價值的升華,我們應該慶幸生活在如此幸福的時代,有足夠大的舞臺讓我們實現(xiàn)自我價值!
【生死場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生死場》讀后感(精選3篇)12-16
論生死作文06-01
生死兩茫茫作文06-04
生死離別的文案06-01
生死之交的歷史典故05-27
論生死作文(共6篇)12-07
《特暴龍生死錄》讀后感300字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