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徐州伏羊節(jié)
文化,是人類社會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精神活動及其產物,分為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徐州伏羊節(jié),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伏羊節(jié),學風俗
每年夏日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是中國獨有的“三伏”節(jié)氣。一年有三個伏,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而今年7月18號正式入伏,就標志著一年中最熱的天氣開始了。按照徐州人的飲食習慣,入伏要吃羊肉,又稱“吃伏羊”。你知道伏羊節(jié)的來歷么?
徐州古稱彭城,是中國烹飪的發(fā)源地之一,也是中國烹飪養(yǎng)生鼻祖彭祖的分封之地!芭沓恰边@一名稱就來源于彭祖的分封之地——古代大彭氏國。徐州吃伏羊的悠久歷史可以遠溯到夏、商、周三代之前。據考,早在堯帝之時,中國烹飪養(yǎng)生鼻祖彭祖篯鏗以“雉”代“羊”烹羹而獻堯帝,堯由于常食此羹而“受壽永多”,于是封“鏗”于彭,是名彭鏗。彭祖之母鬼方氏是生長于大漠的丁零族人,有食羊的習慣,由此推斷,彭城人吃羊的習俗發(fā)端于五六千年前的彭祖,幾乎與中華文明史同步。
而真正成為徐州民間節(jié)日要從春秋時期說起——晉國宰相狐偃居功自傲,氣死了親家趙衰之子(孤偃之婿)想在六月就除掉狐偃,其妻知道后,不忍殺害父親,偷偷回娘家告知狐偃,另因狐偃在放糧中目睹自己的過失給老百姓造成的災難,于是幡然醒悟,決心向女婿認錯。以后每年逢六月六都請女兒女婿回家,蒸新麥面饃,熬羊肉熱情款待,相互加深感情。這一做法在民間廣為效仿,成了消仇解怨,和諧共處的熱烈景象。還有一句話“六月六接姑姑,女婿外孫一大屋”也說明了這種場面。
伏羊節(jié)的來歷
伏天吃伏羊在徐州有悠久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堯舜時期。徐州民間就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yī)開藥方”的說法。
所謂伏羊,即入伏以后的羊肉。伏天吃羊的習俗,既暗合“天人合一”質樸的養(yǎng)生觀念,也有相當的科學成分。據徐州市彭祖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王文正先生介紹,山羊經春夏兩季飼養(yǎng),膘肥肉嫩,宰殺后肉味醇厚,膻味小,湯汁鮮美,宜食用。其二,三伏天人體內有積熱,食用了加有辣椒油、米醋和香菜的羊肉湯后,全身大汗淋漓,可驅走五臟積熱。在三伏天里吃性熱的羊肉,伴以蔥、醬、蒜、花椒等熱性作料,能刺激人體大量排汗,有助于排出體熱,排出體內毒素。
“伏天吃羊肉”,已成為徐州人夏季的一大習俗,每年入伏第一天,彭城伏羊美食文化節(jié)都會如期舉行,人們都會集中在各個小飯館吃羊肉,喝羊肉湯。
【徐州伏羊節(jié)】相關文章:
徐州端午節(jié)的習俗07-01
清明節(jié)徐州有哪里好玩04-06
關于懶羊羊的文案03-14
徐州必勝客07-10
勇敢的喜羊羊的活動設計07-02
羊羊音樂會教案10-01
徐州鄉(xiāng)鎮(zhèn)醫(yī)生工資多少07-13
徐州哪有李維斯專賣啊07-12
徐州那里買有屈臣氏?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