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廣東小年是哪一天
每年農(nóng)歷十二月二十三日,民間稱為過小年,是祭祀灶君的節(jié)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廣東小年是哪一天,歡迎閱讀。
廣東小年是哪一天 1
小年也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是春節(jié)前的一個節(jié)日,小年的到來也寓意著春節(jié)的到來了,但是因為南方和北方過小年的時間不一樣,所以也導致了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地區(qū)過的`是哪天的小年。
廣東什么時候過小年
過小年的時間是在臘月二十四。
自臘月廿三“謝灶”那天開始,便進入了年關,每天活動都有嚴密的安排。即廿三謝灶、廿四開炸、廿五蒸糕、廿六掃尾、廿七洗嘢(嘢,廣東方言,即東西),廿八包粽、廿九貼春聯(lián)、卅團年。這是節(jié)前的安排。
謝灶:臘月二十三晚,送灶君老爺上天,叫“謝灶”、“送灶”或“祭灶”。祭灶的貢品有:一碗米,兩磚片糖,一封利是,一碗清水,一禮燒豬肉,一些蔗、桔,紙錢等。并寫好一張“灶君疏”,大意是向灶君請罪,請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廣東省是南方的一部分,南方人過小年與北方人過小年的時間有所差異,南方人一般在臘月二十四的時候,廣東人過小年一般會吃魚,代表年年有余,吃腐竹代表能夠富足,吃生財,也代表生財?shù)脑⒁狻?/p>
這天禁忌有哪些
農(nóng)歷12月24日:俗稱“過小年”,這一天民間開始打掃房子準備過大年,湖北一帶忌宰殺、河南一帶忌搗蒜、臺灣稱為“送神日”忌椿米,建議這天大家可以打掃一下房間。
1、相傳湖北部分地區(qū),小年忌宰殺。
2、河南有些地方忌諱搗蒜,認為小年搗蒜會把家里搗窮了。
3、臺灣則忌舂米,據(jù)說會有把風神搗下來之虞,恐怕給來年帶來風災。在農(nóng)歷12月25日這一天,臺灣是忌討債的。
4、小年后的幾天,農(nóng)村都會蒸饅頭準備過年,但是不宜施舍給他人,因為這些饅頭是要先用來祭祖祭天的。
“小年”并非專指一個節(jié)日,由于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節(jié)日也不盡相同。北方大部分地區(qū)稱臘月二十三或臘月二十四的祭灶節(jié)為小年。中國國內(nèi)也有不少地區(qū)稱正月十五的元宵節(jié)為小年,冬至也有地方叫作小年。小年也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干干凈凈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
農(nóng)歷十二月廿三和二十四,是民間傳廿祭灶日,又稱“小年”。傳說灶王爺原為平民張生,娶妻之后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yè)淪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難當,一頭鉆到灶鍋底下燒死了。
玉帝知道后,認為張生能回心轉(zhuǎn)意,還沒壞到底,既然死在了鍋底,就把他封為灶王,每年臘月廿三、廿四上天匯報,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覺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為他要上天匯報。于是,民間就有了臘月廿三、廿四的祭灶“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
宋代的范成大在他的《祭灶詩》中說:“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熱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團。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婢子斗爭君莫聞,貓犬角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復云,乞取利市歸來分!笨梢哉f,這首詩非常形象地說明了古人有關祭灶的風俗習慣。當然,這只是民間的傳說而已,是不足為信的。
廣東小年是哪一天 2
小年具體時間
北方小年是臘月二十三,南方小年是臘月二十四。有俗話言道“二十三,糖瓜粘”,不過這俗話在一些南方地區(qū)并不適用,因為他們的小年并不是在臘月二十三,而是推遲一天二十四。這也并不稀奇,過去,過小年是"官三民四道士和尚五",就是說凡是家有秀才以上的功名的都在臘月二十三日過小年,黎民百姓是二十四日,道士和尚是二十五日。
南北小年為何不同
小年出現(xiàn)南北方的差別,與清朝皇帝有關。去過故宮的小伙伴們一定對故宮中的坤寧宮有所印象,因為這是宮廷祭祀所在地。每年臘月二十三,清朝皇帝會在坤寧宮祭祀神靈。但因為當時習俗是臘月二十四是祭祀灶王爺,自雍正皇帝之后,皇宮節(jié)省開支,將拜祭灶王爺和拜祭祖先放在了同一天。之后,清朝貴族王侯紛紛效仿,因此有了皇宮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而民間的小年是臘月二十四的差別。而在長期的發(fā)展中,北方因為離政治中心較近,小年逐漸演變?yōu)榕D月二十三。而遠離政治中心的南方,則更多的按照古制,以二十四作為小年。
傳統(tǒng)小年祭灶風俗
祭灶習俗是指人們用各種各樣的貢品對灶王進行供奉,水果,酒菜,麻糖等都會供奉在廚房。祭灶一般是指農(nóng)歷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它也被稱為“小年”、灶王節(jié)。在小年的到來之際,也是新年的開端,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祭灶是我國的傳統(tǒng)習俗。不過我國地緣遼闊,風俗難免有差別,祭灶節(jié)的時間并不是完全統(tǒng)一的,比如北方大部分地區(qū)稱臘月二十三或臘月二十四的祭灶節(jié)為小年;江浙滬一帶很多地區(qū)稱正月初五為小年;中國國內(nèi)也有不少地區(qū)稱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為小年,也有地方稱冬至為小年,所以對于小年是有不同認識的。
廣東小年是哪一天 3
“小年”的來歷
小年,并非專指一個節(jié)日,農(nóng)歷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中國民間傳統(tǒng)的祭灶日,又稱“小年”。小年是民間祭灶神的日子,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jié)、灶王節(jié)。不過相對于北方“小年”的叫法,廣東人一般將小年叫“謝灶”。兩者只是不同叫法,本質(zhì)并無差異。
相傳這一天灶王爺要去天庭向玉帝稟報世人的一言一行,為了能讓他在玉帝面前多美言幾句,人們在祭灶的時候會用關東糖涂抹灶王爺?shù)淖彀,寓意口蜜甜言保平安?/p>
南北習俗也有不同
南北習俗不同的謝灶習俗,在北方,糖瓜、飴糖、麻糖等吃食本為給灶王爺嘴上抹得吃食,后來逐漸演變成了北方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而南方小年沒有吃糖瓜、飴糖、麻糖的習俗。在北方,每到臘月二十三祭灶這天,城市中的燒餅攤點生意非常興隆。這個習俗叫吃火燒,南方小年沒有吃火燒的習俗。不過,在我們廣東,小年也有不同的“吃法”。廣府俚語中更有“謝灶鯉魚,好噏唔噏”這句俚語。意思是斥人多口多事。而在這一天,我們能吃到油角、煎堆、蛋散、蘿卜糕、芋頭糕、馬蹄糕!除了準備煎堆、油角、蛋散之外,還需要置辦一些寓意吉祥的年貨,例如糖冬瓜、糖蓮子等。
說起小年,耆福居全媒體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恭喜發(fā)財 利是逗來。這是廣東人新年拜年必說的話,送祝福的同時逗利是,“利利事事”好意頭。每個地方過年都有不同的習俗,很多居住在廣東的外地朋友都不甚了解,廣東人的朋友是怎么過年的?
置辦桃花,桃花滾滾來
桃花,在廣東人的心目中,寓意著“桃花運”、“大展宏(紅)圖(桃)”。因此在過年時,廣東人的家中幾乎都有一株桃花,更有圍著桃花轉(zhuǎn)三圈的習俗,未婚者希望借此新一年能有桃花運,成功找到另一半;而已婚者則希望新一年可以增強人緣,事業(yè)和生意能一展宏圖,吉祥如意好運來。
大吉大利,是廣東人過年最常見的祝福語。借此希望全家人明年一切順利,利是滾滾來!因此在廣東過年時,記得在家中擺放桔樹,并掛上大大的糖果哦,利利事事好兆頭!
掃除霉運迎新春
年廿八,洗邋遢,是廣東過年習俗的一句俗語,在大年二十八這一天,廣東人會在家里進行大掃除,借此寓意掃除一切霉運,辭舊迎新,新的`一年順順利利!
著新裝賀新歲
舊時過年,媽媽總會給全家人買一身的紅色新衣,在大年三十守歲的時候穿,寓意著紅紅火火迎大年!而現(xiàn)在,人們?nèi)匀槐A糁^年穿紅色新衣或者穿紅色內(nèi)衣內(nèi)褲的傳統(tǒng)習俗。過年送禮方面亦會選擇紅色喜慶的包裝,寓意新一年紅運滾滾來!
大吉大利訪親友
廣東人的“拜年”從年初一就開始咯!走親訪友當然少不了代表著心意的禮包啦,禮包除了要有代表紅紅火火的紅色元素以外,寓意大吉大利的大桔和利利事事好意頭糖果也是新年送禮必不可少的!給親友送上一份濃濃的祝福,更顯心意!
米缸常滿豐衣足食
在米缸和錢罐上貼上寫有常滿的紅紙,是廣東地區(qū)經(jīng)典的過年習俗,寓意著來年米缸和錢罐常滿,豐衣足食!
團團圓圓過大年
廣東人過年最講究意頭,因而年夜飯的菜單也是飽含著一家人對于新年的期待。飯桌上的最經(jīng)典的菜式莫過于生菜豬腳和蒸魚,寓意著生財就手,年年有余。在廣東過年的你,可以在團團圓圓的大年三十晚上,也給自己和家人,準備一桌好意頭的飯菜哦!
開門利事日進斗金
派發(fā)開門紅包,是廣東老板過年后第一天上班首要做的事,也是廣東上班族年后最期待的一件事。寓意著公司明年一年都能利利事事,大紅大紫!開工時記得跟老板討紅包哦!除了傳統(tǒng)的利是,現(xiàn)在有些人更別出心裁,在紅包里加兩粒糖果,雙重寓意,更好意頭!
【廣東小年是哪一天】相關文章:
南京小年是哪一天01-26
2021立春是哪一天04-20
男人節(jié)是哪一天04-21
寒衣節(jié)是哪一天04-28
2021年哪一天入伏04-12
2021年冬至是哪一天09-30
冬至具體時間是哪一天01-27
小年的文案經(jīng)典02-07
中元節(jié)是在哪一天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