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安全心得體會
校園安全心得體會
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未來的希望。小學生安全教育的好壞,關(guān)系到孩子們能否安全、健康的成長,關(guān)系到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關(guān)系到社會的穩(wěn)定,因此,做好小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尤其重要。
身為一名小學生,他們一天中大部分時間是在校園中度過的。因此,校園安全的保障尤其重要。我們應隨時保持警惕性,提醒和教育學生避開那些不安全的因素,使他們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為做好學生的安全教育,我認為大致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關(guān)注教育:
首先,校外安全。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現(xiàn)代社會生活中潛伏著諸多不安全的因素,如:校外溺水、校外拐騙、校外敲詐、校外玩火、校外交通等不安全隱患時時存在。交通安全成為首要值得注意的問題。因為小學生每天上學和放學的時間,正是一天當中道路交通最為擁擠的時候,如果不注意交通安全,隨意在道路上穿行、奔跑,就容易導致交通事故的發(fā)生。如果學生發(fā)生了交通事故,就會給一個幸福的家庭帶來晴天霹靂,給一對父母帶來了無比的傷痛,甚至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幾個家庭帶來悲痛。所以,教師平常必須隨時對小學生進行交通安全教育,讓他們了解并遵守交通規(guī)則,保護好自己的人生安全,杜絕悲劇的發(fā)生。
其次,校內(nèi)安全。
校內(nèi)安全工作,主要靠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心。孩子送來學校,學校教師就是孩子的監(jiān)護人。小學生天生活潑好動,而校內(nèi)也有不安全的因素,在很多方面值得大家注意。課堂上存在,如體育課,活動課,實踐課,實驗課都存在安全隱患。課間十分鐘也存在著許多安全隱患。下樓梯有的同學會從樓梯上滑下來,很容易造成摔傷。有的同學玩游戲也會給對方造成危害。所以我們教育學生不但要注意自身安全,而且還要注意別人的安全,如:踢球不慎,踢到別人的身上,造成別人受傷,這樣會影響同學關(guān)系,也給別人造成了痛苦;同時也不能損壞公共財物,有的同學踢球時不注意方位,踢到教室的玻璃上,造成損壞公物,有時玻璃破碎傷到人等。要遵守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不能違反。如在課間活動時,不能在教室里或是樓道上追逐打鬧;上下樓時嚴格按照靠右邊行走的習慣等。
此外,無論在校內(nèi)或校外危險的地方都不能去,不在有塌方的地方或施工地段逗留,江、河、堤、壩和池塘等水域不能去玩;水漲了不能過的時候不過,下雨時不在大樹下、電桿下避雨;刮風時不在廣告牌下面行走等等,這些生活常識要教育學生牢記在心。
總之,應始終堅持把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貫穿于學校教育的全過程,落實人人參與的要求,警鐘長鳴,常抓不懈。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讓學生有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學習和生活,在開展“增強學生素質(zhì),提高學生能力”的活動中,更積極進取,牢固樹立安全意識,真抓實干,開創(chuàng)學校安全工作新局面。
校園安全心得體會
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單純靠學;蚣彝ヒ环矫娴慕逃沁h遠不夠的,因為教師不了解孩子在家的情況,家長也不清楚孩子在校的表現(xiàn),這就會產(chǎn)生片面性,家庭和學校雖然承擔者共同的教育目標,但他們的教育方式、教育內(nèi)容會有很大的差別。但是,無論怎樣教育孩子,都必須以孩子的發(fā)展為本,我們與學生家長的目標是一致的,所以就應該爭取學生家長的配合與支持。只有這樣學校和家庭才會形成一股合力,教育才會有針對性和連貫性。那么,如何與學生家長進行有效地溝通,形成教育合力,就成為我們每個教師都必須思考的問題。
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平時我們主要借助家長會、家訪以及電話聯(lián)系等方式來進行,而每個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方法與策略,這些方法交互使用會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定期召開家長會
家長會是一座橋梁,又是一方陣地,是良好的教育契機,它可以使家長有所獲、有所悟、有所行,既可以將我們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告知全體家長,又可以單獨約談個別學生的家長,解決班級某些學生的問題,一舉兩得。其實,我覺得這兩者,關(guān)鍵還在于前者,因為家長會我們面對的是全體學生家長,是全體家長了解學校的最好方式,也是我們向全體學生家長灌輸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最好時機,只有將全體學生家長調(diào)動起來,家校才能形成一股合力,達到共同的目標。
家長會的組織是一項復雜的工程,我們事先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例如:
1.確定主題。根據(jù)一段時間來學校的總體情況及學生的表現(xiàn),確定好本次家長會的主題(如了解學校,了解學生在校表現(xiàn),學習教育孩子的方法順便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議等等)。
2.準備充足的材料。認真全面的準備講話稿以及每個學生表現(xiàn)的書面信息,因為班主任及老師面對那么多熱情的家長,不可能一一談話,只有將學生的表現(xiàn)通過書面的形式呈現(xiàn)給家長,才能更全面、更深入的開好這次家長 會。
3.精心安排會議程序。一般情況,家長到會的時間早晚不一,因此可在會前準備“學生優(yōu)秀作業(yè)”、 “學生小制作作品”等展覽,供家長參觀,使等人的那段時間讓家長過得既充實又有意義,會議開始再按學校安排的程序有序地進行。
4.重視會議效果反饋。反饋是檢驗家長會效果重要的一環(huán),可采用書面征求意見的方式進行,對于家長的意見和建議所涉及的合理化問題,班主任應當盡快解決。
家長會,雖然是一個全面的進行家校聯(lián)系的方式,但這樣大型的動作,每學期只能召開一到兩次為佳,否則泛泛的召開家長會會引起家長的厭煩。
二、隨機進行家訪
家訪是班主任與學生家長保持聯(lián)系的工作方法之一,是了解學生、促進后進生轉(zhuǎn)化的重要手段。真正做好家訪工作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成功的家訪能使家長更加佩服老師,使學生更加親近老師、信任老師,從而激發(fā)積極向上的決心;然而,失敗的家訪也會使家長對老師產(chǎn)生不該有的誤解,會使學生對老師敬而遠之,給老師增添新的煩惱。因此,家訪要有目的性,掌握正確的方法,不能急于求成。
1、不宜在學生出現(xiàn)問題時才去家訪
長期以來,班主任的家訪工作有所失誤——要不就是不進行家訪,要不就是等學生犯錯誤時才匆匆忙忙向家長“匯報”。這樣在家長心目中形成了一種錯誤的認識——小孩犯了錯誤時才來家訪。家訪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應該貫徹在每個學期的教育過程中。在家訪時要采取閑聊的方式進行,在日常交談中取得應有的效果,不宜過于嚴肅,更不宜在學生出現(xiàn)問題時才去家訪。
2、家訪時要樹立家長對孩子的信心
在家訪中班主任要與家長共同商洽教育學生的方法,樹立家長對教育子女的信心。不宜過多地指出學生的錯誤,而削弱家長對子女的信心。
3,要尊重學生
特別是那些有多種缺點且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要從愛心出發(fā),應該從表揚其優(yōu)點開始,向家長匯報時要挖掘他們在學校的點滴進步,不要當面告狀,不能把家訪當作告狀的機會,特別不能當著學生的面向家長數(shù)落學生,要告訴學生犯了錯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改正,改正了就是好學生。
適時的家訪會融洽師生的感情,便于了解和教育學生,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更有效地督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三、不定時電話聯(lián)系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電話已成為人們最普遍的通訊工具,打電話、打手機以及發(fā)短信也已悄然出現(xiàn)在家校聯(lián)系中,它的方便與快捷已逐漸被家校雙方所接受。我覺得在和家長的電話聯(lián)系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選擇適合的范圍與對象
有的家長因為工作忙,在家時間少,三餐都照顧不上,更不用說陪孩子了;有的家長因為管不住孩子看電視、玩電腦上網(wǎng)等,于是都把孩子推給了學校。這些學生的家往往離校較遠,教師進行傳統(tǒng)的家訪不方便,所以住宿學生和問題學生的家長就成為電話聯(lián)系的首選。
2、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與家長電話聯(lián)系前,應該組織好語言,不要大事小事都通知家長,學生在校時間長,與家長相處時間短,家長很想了解孩子在校情況,班主任和家長談話的內(nèi)容應主要是在校的學習情況,生活情況,或是近期學生有什么思想波動,需要家長幫忙做什么工作等等。老師要事先理清思路,但也不要“一言堂”,多聽一聽家長的意見,爭取能在短時間內(nèi)打成共識。
3、要使用恰當?shù)恼Z氣
電話聯(lián)系不是與家長面對面,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教師應特別注意講話的語氣。打電話時,首先問一問對方是否方便接電話,有禮貌地寒暄幾句,做到感情上的初步交流,然后再切入正題,更易于取得良好的效果。
家長與老師之間定期互通信息,家長能及時了解學生的發(fā)展情況,老師也能隨時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對學生工作也會有的放矢,電話成了家庭與學校之間不可或缺的聯(lián)系紐帶。
四、利用家校聯(lián)絡(luò)卡經(jīng)常與家長進行溝通
無論是家長會、家訪還是電話聯(lián)系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針對性,我們需要一種能隨時、經(jīng)常和每個學生家長保持聯(lián)系的一種方式。本學年我對家校聯(lián)系的方式進行了一個小小的探索。那就是利用家校聯(lián)絡(luò)卡每周都與家長保持聯(lián)系。
何為家校聯(lián)絡(luò)卡?通俗的說就是,將學生的在校表現(xiàn)通過書面的形式告知家長,家長也可以通過這張家校聯(lián)絡(luò)卡,向老師反映孩子教育的問題,向?qū)W校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議,真正做到了在教育的過程中教育好孩子,所以我認為家校聯(lián)絡(luò)卡輔以家長會、家訪和電話這三種家校聯(lián)系的方式,會取得更為有效的教育效果。
家校聯(lián)絡(luò)卡上有學生的姓名、班級等信息,有反應學生在校學習、紀律、勞動、品德等方面的評分和等級核定,有學生小組長的評語以及班主任的評語,有學生本周的作業(yè)及其他注意事項,比較全面的向家長反饋學生在校的各種信息。
我們現(xiàn)在每個班級幾乎都在使用小組學習,所以這就為家校聯(lián)絡(luò)提供了很好的平臺,我們可以借助于小組對學生平時表現(xiàn)的記錄,與學生對學生的評價,再加上班主任的評語,從幾個不同的方面反饋學生的信息,學生家長更易于接受。
其實,無論使用哪種與家長溝通的方式,我們都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多換位思考,尊重家長和學生
與家長溝通,要多進行換位思考,理解家長的困難。不要動輒就向家長“告狀”,更不要當眾責備他們的子女。否則會造成教師與家長之間的隔閡甚至對立,還可能引起學生對家長或教師的不滿,損害教師的形象,降低教育效度。尊重別人是自尊的表現(xiàn),也是得到別人尊重的前提,“尊重”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前提。
2、要實事求是,做好充分的準備
班主任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應當提前做好準備,全面的、實事求是的向家長介紹學生的優(yōu)點和缺點,并誠懇地指出學生今后努力的方向。這樣才能贏得家長和學生的尊敬和信賴。
3、以表揚為主,多提管理孩子的建議
對于家長,他的孩子在學校表現(xiàn)再差,那也是他的寶貝,所以當我們與家長溝通時,對于孩子的表現(xiàn)盡量委婉些,站在家長的角度,處處為他們的孩子著想,以孩子的發(fā)展為本,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孩子的關(guān)心,先表揚學生身上的一些優(yōu)點,順帶提出管理孩子的建議,就更容易與家長溝通。
4、聽取家長的意見,改變家長的教育觀念
班主任要虛心傾聽家長的意見,聽一聽他們的教育觀,看一看自己是否忽視了學生身上的某些閃光點,反思一下自身工作是否存在不足。這樣,就能比較全面地了解學生,和家長協(xié)調(diào)一致地教育學生。
學生發(fā)展的好壞與家長有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其實學生的很多問題都是家長過于嬌慣而縱容了孩子,所以,我們應該改變家長的教育理念,定期與家長交心、協(xié)調(diào)一致,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學生。
家校“聯(lián)手”教育學生,已經(jīng)成為教育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對于教育來講,家校合作,事半功倍;家校各自為戰(zhàn),事倍而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