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今天幾點入伏
今天幾點入伏
7月17 日入伏?今天幾點入伏?2016年初伏是什么時候開始?關于計算入伏時間,有一句口訣叫“夏至三庚數(shù)頭伏”,意思是說從夏至開始算起,第三個庚日為進入頭伏的時間,也就是入伏的時間。 整個的三伏天從夏至后第三個庚日開始,到立秋后第一個庚日結(jié)束,歷時三十到四十天。2016年三伏天具體時間是怎樣呢?下面一起隨小編來深入了解一下吧。
2016年入伏是幾月幾日幾點?
2016年入伏時間:2016年7月17日,入伏
初伏第1天 2016年7月17日
中伏第1天 2016年7月27日
末伏第1天 2016年8月16日
2016年的三伏天總共有40天,其中7月17日“初伏”,7月27日“中伏”,8月16日“末伏”,8月25日“出伏”。三伏天里要合理作息,飲食清淡,并及時補水。
何為三伏?
中國古人對三伏的來源和定義,可以簡單地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三伏是中原地區(qū)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nóng)歷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歷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間。
2016年7月17日~2016年7月26日 :為初伏 10 天
2016年7月27日~2016年8月15日 :為中伏 20 天
2016年8月16日~2016年8月25日 :為末伏 10 天
如何計算入伏的時間?
如何計算入伏的時間?有一句口訣“夏至三庚數(shù)頭伏”,意思是說從夏至開始算起,第三個庚日為進入頭伏的時間,也就是入伏的時間。 整個的三伏天從夏至后第三個庚日開始,到立秋后第一個庚日結(jié)束,歷時三十到四十天。
按我國陰歷(農(nóng)歷)氣候規(guī)律,前人早有規(guī)定:“夏至后第三個庚日開始為頭伏(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三伏),頭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三伏”共三十天或四十天。
三伏的具體日期是由節(jié)氣的日期和干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我國傳統(tǒng)的推算方法規(guī)定,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歷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夏至以后的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分別為初伏(頭伏)和中伏(二伏)的開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三伏)的第一天。所謂庚日,是指農(nóng)歷天干為庚的日子,共有“庚子庚寅庚辰庚午庚申庚戍”六種,依次每十天輪流一下(即六十甲子中的六庚日)。
因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即為初伏和中伏的第一天,而每個庚日之間相隔10天,所以,初伏的時間為10天,末伏規(guī)定也是10天。中伏時間有長有短,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每年夏至節(jié)氣后的第三個庚日(初伏)出現(xiàn)的遲早不同,故中伏的天數(shù)也不相同,于是就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40天的差別。
延伸閱讀:三伏天相關習俗
伏日宜吃面,北方有句俚語,叫做“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伏日吃面,這一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段菏洗呵铩飞险f,何晏在“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們才知何晏肌膚潔白不是涂粉掩飾,而是自然白。這里的“湯餅”就是熱湯面。為什么在熱天里吃熱面?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中說:
“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
五月是惡月,六月亦沾惡月的邊兒,故也應“辟惡”。這是迷信說法。用新小麥磨成面粉煮湯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糧營養(yǎng)豐富,發(fā)汗可以驅(qū)病,六月食湯餅是有科學道理的。
伏天除了喝熱湯面,還可以吃過水面。將煮好的面條用涼水過出,拌上蒜泥,澆上鹵子,不僅刺激食欲,而且“敗心火”。
伏里還可以吃“炒面”。所謂炒面,是用鍋將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著吃。這種吃法漢代已有。唐宋時更為普遍,不過那時是先炒熟麥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醫(yī)學家蘇恭說,炒面可“解煩熱,止泄,實大腸”。
頭伏吃餃子是傳統(tǒng)習俗,因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東西,而餃子在中國人的傳統(tǒng)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今天幾點入伏】相關文章:
今天幾點打春07-03
2021年幾號入伏05-09
入伏祝福語08-08
今日入伏祝福語12-05
入伏是什么意思07-19
深圳布吉郵政快遞幾點上班幾點上班07-12
順豐快遞工作時間是幾點到幾點07-12
今年幾點打春07-10
2021年哪一天入伏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