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創(chuàng)新工作思路 讓教師
導語:工作思路就是在工作開展之前,理順完成工作的順序、工作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以及相應解決辦法,并且隨著工作開展,不斷更新的思維活動。以下是聘才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創(chuàng)新工作思路 讓教師
學校的生命在質量,質量的根基在教師。如何建立一個高水平的教師隊伍,以教師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促進學校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是一位教學領導首先思考的問題。幾年來,自己能不斷的學習與研究,將理論用于實踐,在教學管理方面進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 加強學習與研究,為創(chuàng)新工作思路提供理論支持
理念決定行為。作為教學領導,要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必須從提升自己的教學理念入手。校長培訓班為我們搭建了學習、交流的平臺,先進的教育理念,先進的管理模式拓寬了我們的視野,無論是遠程培訓,如程紅兵的《學校的教學管理》講座,許濤《抓住新機遇,謀求新跨越,努力開創(chuàng)教師隊伍新局面》講座,還是現(xiàn)場聽報告,如鐵嶺市教師進修學校鄭重《校長辦學思辨》報告,都使我受益匪淺,為我創(chuàng)新工作思路提供了理論支持,使我清楚了管什么?怎么管?在工作中,能立足校情,做到了學以致用。
二、從提高教師的教學高度與厚度入手,創(chuàng)新工作思路
教師素養(yǎng)決定教學的高度和厚度,無痕的教育智慧和獨特的教學風格源于教師厚實的文化底蘊,因此,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必須從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入手。
(一) 加強校本培訓,使教師成為有高度的教育者
我校中年教師偏多,有著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如何提升他們的理念,改變固有的教學行為很關鍵。
1.充分利用名師效應,引領教師學習與研究
談到專業(yè)引領,有的教師就會想到走出去聽專家講座,看特級教師的課堂教學,而這些,對于資金緊張的農村學校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我有效的利用網絡資源組織教師收聽一些專家、特級教師講座,如王崧舟《詩意的語文新境界》講座,劉松《我們離理想的課堂有多遠》講座,上海教育研究院研究員王潔《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講座等,這些講座提升了教師教學理念,增長了教師教學智慧,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2. 讓教師走上校本培訓的講臺,凸顯教師的自我價值
“把課堂還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是我校課堂教學改革的主旋律,為了落實這個目標,我改變了以往校本培訓一言堂的培訓模式,讓課改效果顯著的一線教師登上培訓的講臺,結合自己的教學案例,對教師進行培訓。 如四年數(shù)學教師劉英結合自己執(zhí)教的《位置與方向》一課,向教師介紹了課堂上自己是如何落實學生自主學習的,產生的教學效果,用自己的親身體驗告訴教師把時間還給學生的好處;五年數(shù)學教師吳麗華結合執(zhí)教的《體積與體積單位》一課,介紹自己如何將數(shù)學與生活緊密相連,鼓勵學生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采取了哪些措施提高了學生對數(shù)學課興趣;針對語文課缺少教師范讀現(xiàn)象,請李海燕教師當場朗讀了四年課文《我想》一文,朗讀了本班學生寫的兒童詩《我想》。
這種讓教師走上校本培訓的講臺培訓模式,促進了教師的學習與研究,從而使教師能不斷豐富自我,超越自我,促進了教師自主成長。
(二)加強校本研究,使教師成為有思想的行動者
1.抓住課堂教學中的問題,發(fā)揮教學領導的指導作用
做為教學領導,要經常走進課堂發(fā)現(xiàn)問題,走出課堂與教師做研究,并進行有效的指導。如:我們的語文教學出現(xiàn)重分析,輕語言訓練,造成學生說話詞不達意,習作內容不具體。為此,我為教師解讀了全國小語專家崔巒關于語文教學的建議,學習了于永正老師所倡導的語文教學要過的幾關,介紹了作文教學研究者曾曦博士《作文教學有原理》中七種教學生寫作文的方法。 在此基礎上,我更多的是參與教師的集體備課,沉浸課堂聽課,課后與教師一起反思,研究解決問題策略,在不斷跟進中與教師一起成長。
2.采取對比反思式的年組教研模式,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
教學研究目的是解決教學中的難點與困惑,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當教師時時有問題提出, 教研才有意義。所以,從問題出發(fā),以解決問題為宗旨是我們對年組教研的要求。
我們規(guī)定的年組教研模式是:反思教學發(fā)現(xiàn)問題----各自查找文獻,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交流、分享各自體驗----切入課例,尋找差距----集體教學設計---上課與聽課---反思找差距----修改后再上課---討論----形成年組階段成果。這種連環(huán)跟進的教研模式,加快了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步伐。
在評價上,我們采取年組捆綁式評價,這樣即增強了年組研究的氛圍,又發(fā)揮了學科骨干教師的引領作用。
(三)鼓勵教師抓好常態(tài)課研究,促進教師的自我成長
我們對教師的要求是要從自己的課堂教學入手,抓好常態(tài)課的研究。
首先要認真?zhèn)湔n、上課、反思。反思的側重點放在教學設計上,想想哪些問題設計是有效的?哪些是無效的?影響教學效果的原因是什么?我們提倡教師每月完成一次深入的研究。即獨立備課,然后看名師教案進行對比,調整教案,然后上課,最后進行課后反思。如果教師需要,學校也可以為教師錄課,這樣,教師可以看錄像反復琢磨自己的教學設計,找到影響教學效果的問題所在,從而改進教學。這種為自己而研究,研究自己做法非常受教師歡迎。
三、從引導教師閱讀入手,創(chuàng)新工作思路
讀書會使教師在品位書香的同時,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蘊,更好的服務于教學。學校號召全體教師讀書,做一個讀書人。學校圖書室、閱覽室全天向教師開放,很多教師能利用休息時間閱讀教育教學方面的書籍及文學名著,學校定期開展讀書交流會和讀書體會表獎會,提高了教師的讀書興趣。讀書不僅使教師教學有了精度,教育研究也有了深度,同時,教師也帶動了學生讀書,使校園飄滿書香。
教育是靜悄悄的變革,不是疾風暴雨式的運動;教育是生命成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觸即發(fā),瞬息萬變;教育的效果也是通過量的積累逐漸顯現(xiàn)的,不會立竿見影。需要我們腳踏實地,心平氣和、凝神屏氣,重回教育的原點與本源;平靜的看待教育現(xiàn)狀、平和的對待學生、平穩(wěn)的專業(yè)發(fā)展。教育工作者需要靜下心來,潛下心去,尋找教育真諦,尋找教育本源,而教育本源在教室里,在教師中,在課堂上。這就要求學校領導要關注課堂,關注教師,關注教師的成長。